临近高考自我暗示每天默念“我一定能考好”

思思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之战即将再次打响。这个时候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挑战也迫在眉睫。许多候选人难免感到紧张。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周伯荣指出,紧张、焦虑是考试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是思维和行为活动紊乱。因此,克服这种焦虑,应该从调整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入手。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考生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一个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合适的考试目标和期望,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与他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心。考生在考前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挫折。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但考生应有意识地控制情绪并及时调整,尽量保持自己平静、情绪饱满。通常的做法是用积极的自我想象和经历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唤起你的良好情绪。同时,你必须学会放松。当你感到紧张时,深呼吸慢慢呼气、吸气,放松全身肌肉。连续练习3-5分钟也能缓解紧张情绪。缺乏自信的考生可以在考前,尤其是最后几天,背诵数次“我一定会考得好”、“我一定会成功”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话语,以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另外,考试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应该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做太难的题。做困难的问题有时会削弱你的自信心。

导致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成绩不好就考不上重点高中,或者无法向父母交代。这种担心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自己平时的复习和现场表现。因此,临近考试时,考生应将过程与结果分开,即考生只需注重日常复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不要过多考虑考试结果。”

既不向前看也不向后看。此外,周伯荣强调,很多考生在考试前总会想象失败的后果。考生不得用过去的情绪经历来推断未来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失控状态。这会引起新的焦虑和紧张,导致考试失败。

其次,不要对测试结果做出任何假设。 “如果我考试不及格;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如果我没有考上某所大学……”这些心理活动看似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其核心部分却能引起人的心理变化。对象的情绪并降低行为功能。导致心态不安。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减轻焦虑,应及时请心理医生诊治,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调整紊乱的心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