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正在发育的人,独立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家长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积极、合理的因素,给孩子更多“尝试、犯错、提高”的机会。
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到老师让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拿着钥匙,笨拙地尝试插入。他钻进钥匙孔,试图打开卧室的门,但是插不进去,也打不开。于是他的朋友主动去帮助他,却被老师阻止了。
老师说,让他先犯一些“错误”,想一想再开门,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怎么开门了!果然,经过半天的挣扎,孩子终于得偿所愿了。
孩子的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必须由长辈立即纠正的,比如乱扔垃圾、不整洁、欺负弱者等,一旦允许,以后就很难清理了。另一种,就是孩子能够自我纠正的类型,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应该允许犯错误,就像前面的例子提到的。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正错误、改进方法的过程。如果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轻易地帮他们开门,不仅会剥夺孩子寻找正确“开门”方式的乐趣,还会让他们开门变得困难。他们变得懒惰,不愿意尝试,习惯于依赖父母。
有一次,女儿很好奇,想“测试”一下瓷碗会不会碎,就拿了一个瓷碗扔到我面前的地上。面对地上的碎片,她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以为自己会受到我的训斥和惩罚。但我只是让她把碎片扫掉,记住瓷器易碎的常识。后来,女儿把联想从易碎的瓷器扩展到同样易碎的玻璃、镜子、瓶子、玻璃杯等。她有意识地学会了保护和使用此类物品,再也没有打碎过任何东西。我想,被女儿故意打碎的碗是值得的。
孩子是一个正在发育的人,独立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家长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积极、合理的因素,给孩子更多“尝试、犯错、提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