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称赞儿子怀疑邻居
今年高考语文国卷作文给出了韩非子的一个寓言:宋朝有一个财主。一天晚上,一场大雨损坏了他家的墙壁。财主的儿子说赶紧把墙修好,不然东西就会丢了。富翁的一位邻居也说了同样的话。夜里富翁的房子果然被盗了。富翁得知后,称赞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
中文卷说,这种现象至今依然普遍,或者说结果不同。以此为材料写一篇文章。
对于韩非子的寓言,不仅是考生,考场外不同的人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问题。所谓“侧视如岭,侧视如峰”。
闻其言,应择其善而从之
王世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墙的主题经常出现在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中。他劝君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墙被缝隙毁了。当我们谈论墙壁时,就必须提到维修。城墙必须修,这是常识,连长城也不例外。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韩非子的寓言《智者疑邻》,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关于墙壁,财主听到了两句提醒。虽然提醒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富人们却根据“说话者”的身份得出不同的判断。儿子的话是对的,但邻居的话却有问题。其实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听取意见?是听其言而观其人,还是听其言而择其善而从之。从政治角度看,这实际上是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听话、论人的。就像这个财主,他儿子的话是可信的,因为他是我的儿子,但邻居是外人,所以他的话可能是谎言,甚至是故意掩盖盗窃行为。
为什么远近不同的人,与他人的反差会如此之大?应该说,这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人们往往不是根据“词”的合理性来判断所听到的词,而是根据说话者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里的“词”可以是意见,也可以是建议。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以什么标准来接受意见?社会遵循什么标准?如果听人的话、论人的话,那么这个社会还处于非现代文明社会。
听话、见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包含两层含义。可以是与自己亲近的人,也可以包括官职的大小。有些官僚领导因为是官员,只听上级的话,而很少或不听人民和下级的话。这就是听话、观察人。
在官场社会里,有一句话叫“一个人的言辞轻微”,这反映了听者意见的大小。一个社会如果听话、观人,人们的建议就不容易被采纳。
中国近代史上就有听话、论人的教训。 “文革”时,同样的一句话,出身不好的人说出来,是因为他们别有用心,但出身好的人,即使说错了,也无罪。只是好人犯了错误。
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社会,不能提倡以言论人。应以言论的合理性作为选择的标准。应避免以言论人的现象和观念。要建立多种渠道,构建听话选好东西的制度。规模,这应该是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准,也是现代理性发展的地方,从单位到国家。
应克服标签心理
陈伟北京大学金秋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寓言中的富人心理其实具有普遍意义。他为什么怀疑邻居对他儿子的赞扬?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称为标签效应和光环效应。
所谓标签效应,就是一个人如果觉得另一个人不好或者好,他就会在心里给那个人贴上标签,他就会用心里的标签来评判一切。例如,老师认定的好学生和坏学生都在课堂上睡着了。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会批评说:“一上课你就睡着了”。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会表扬说:“看,他上课睡着了。”我还在睡觉的时候学习。”这种带有主观意见的心理现象就是标签效应。
所谓光环效应,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富翁喜欢他的儿子,认为他很聪明,于是把他聪明的评论传播到各个方面,包括对墙的建议。由于我和邻居的关系并不密切,我什至有一种偏见,所以我把这种偏见扩大到了墙上。就像水波一样,它实际上只是一个点,但它以波浪的形式扩展。
例如,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提醒,比如不要一直玩电脑;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融洽,孩子就会不听话,认为父母只关心他们。
说同样祝福的朋友说出来会很感动,但和我关系不好的同学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嘲笑我。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平时接触的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
标签效应和光环效应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判断,使人们无法客观地评价人和事,很容易得出盲目和错误的结论,从而产生不好的结果。
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心态呢?首先,经验会教会你客观地看待事物。你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有助于你以清醒的旁观者态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二是要认识人们的习惯性心理,自觉打破思维定型,辩证地分析别人的言行举止,学会就事论事,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注意证据
王静波,北京博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富人的怀疑并没有错。例如,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丢了钱包,你就会怀疑公交车上的每个人。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怀疑散播出去,那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一个富人可以怀疑他的邻居犯了小偷,并称他为小偷,但如果他到处说出他的怀疑,他的邻居就可以起诉他。
而且无论财主有多么可疑,他都必须知道,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能让法律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