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题又来--200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评析

思思

似曾相识题又来--200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评析

2003年高考(国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60分)

宋朝有一个富翁。有一天,一场大雨损坏了他家的墙壁。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好,肯定会有人偷走。”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么说。果然,那天晚上富翁家里丢了很多东西。财主觉得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偷了。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时至今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能听到类似的故事;然而,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也很常见。当我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情感的远近与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正确与不正确有什么关系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请以“情感的亲近与对事物的认知”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主题范围内。考生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文章中测试问题中引用的寓言材料。 表达自己的意愿。 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起草自己的问题。 不少于800字。 严禁抄袭。

似曾相识的问题又来了

作者:曹树德湖北省以岭中学汉语言文学组组长

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著名的“智子怀疑邻居”的故事。要求与去年相同。连续问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入“话题”。 “注”与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于主题、目的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写) 。所有这些都是候选人应该熟悉的。

但差别也很明显。

首先,该主题比以前的命题更具限制性。

“情感亲近”不同于“情感冲动”、“情感利用”、“情感波动”等泛情感的东西; “对事物的认知”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判断,也不同于普通的理性和决策。如果考生只写出“情感与理性”、“情感与判断”等内容,不涉及“远近”造成的“认知差异”,则不符合题意。 “亲近”二字可以说是问题的标题。

其次,与往年相比,该命题还赋予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认这种因“情感亲密”而引发的思维模式,比如现实中的裙带关系、以亲密来判断一切等;也可以否认这种由“情感亲密”引发的思维模式,比如现实中的裙带关系、以亲密来判断一切等。可以肯定的是,“情感上的亲近”对于认知具有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引导审美意识等。文章的选题比相对而言有更广泛的选择范围。往年简单的“诚信不能丢”、“答案是多彩的”、“灵魂选择帮助别人”。

因此,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紧”,一“松”:题目进一步“紧”,而主题则“松”。

不过,给题目加上这么多的限制,对于考生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就是“情感”、“亲近感”和“认知”,而且要把这些结合起来,这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很难驾驭的。话题太有限了。我不会说它会通向死胡同,但它肯定会是一条很窄的巷子。

高考作文一直把价值观、道德观放在突出的位置,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倾向带来了很多弊端。尽管今年论文的目的不是直接道德的,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含义。考生对“情感亲密”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将决定论文目的的质量。语言表达的地位尚未得到有效重视。这也许还是一个遗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