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江西南昌市新源中学班主任强迫其家长陪同上学。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陪伴,该学生被学校开除。班主任说,学生不能来上课,除非家长来陪读。 (《39健康网》5月31日)
强迫家长来学校陪伴学生,否则不准上课。这是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教育方式。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不让学生上课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上,而可能忽视了家长来学校陪读对学生人格修养和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转化和教育比以往更加复杂,这也相应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对于一些过于调皮的问题学生,教师要给予重点关注和正确引导,用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来影响他们。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自然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协调、有机配合,经常沟通。但粗鲁地将孩子推向家长、强迫家长来学校陪读,本质上是没有忠实履行教师应履行的教育职责,也凸显了相关教师的教育无能。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曾说过:“就个体人格发展而言,老师的影响力仅次于父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从而逐步形成他们对自我的基本认识和自我行为的控制模式。当学生犯错时,家长陪着他们学习。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教育,但实际上却助长了学生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更严重的是,它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很可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痕。
实行家长陪读,无异于宣告了该学生在所有学生中的差生身份,势必会引起嘲笑和歧视,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改革倡导平等教育的潮流,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师因心理问题。与危害后果更为明显的教师体罚相比,这种基于损害人自尊的“精神惩罚”措施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它会导致学生厌学,或导致自闭症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已演变成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冷暴力”。去年3月13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名15岁男孩因学校强迫父母陪读而服毒身亡。他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死。这无疑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杜绝“校园冷暴力”,杜绝学生犯错时强迫家长陪伴的怪招,教师需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发展空间。学生。对于一些太调皮的学生,老师不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严厉;变得更加自信,更少失望;多一点友善,少一点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