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上写得出800字的诗吗?

思思

高考考场上写得出800字的诗吗?

陕西考生吴斌的诗作《无题》获得满分后,引发了字数是否“违规”的争议。不仅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多家媒体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人民网还专门进行了网上调查——截至我写这篇文章时,多达2086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并投票。郑重投票后,我看了一下三位代表意见的得票数:30.18%的人认为“教育要有创新精神,值得满分”,30.18%的人认为“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这篇文章占53.86%,其中15.96%认为“有文学才华但不符合规则,适当扣分”。显然,大多数人都投了反对票。

诚然,我投了吴斌的票。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深知在高考场上写出一首《无题》这样的诗并不容易。同时,我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我的观点——20行诗相当于1000字。吴斌的诗除题名和“题词”外,共有27行,可相当于1350字。不存在“违规”的问题。做了这个表白之后,我就在想《无题》和更多高考诗的字数。我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即“高考考场上我能写一首800字的诗吗?”

现行高考制度规定,语文第一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在这150分钟内,考生必须完成三大“部分”的题目,包括作文、“基础”和“阅读”。具体来说,学生写论文的时间只有60分钟左右。 60分钟左右我能写什么?我们不谈作文,只谈写作。中等以上书写速度的人可以填满6页“2015”稿纸——我国现行的稿费制度可以算作1800字(诗歌除外)。除去标点符号和空格,一一算起来,最多也就一千五百字。换句话说,如果考生看到论文题后不假思索地快速写作,他很可能会写出这么多文字。你怎么能写一篇论文,尤其是一篇高考论文,而不花一些时间复习题目并提出想法呢?谁能保证写完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在高考考场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写的字数是有一定限制的。纵观历年优秀的高考作文,字数大多在800-1000字之间(含标点符号和空格)。对于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来说,想要写出很多字更是不可能的。

《辞海》将诗歌的特点概括为:“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节奏要求,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时间有限、题材有限的条件下,诗歌的整体立意尤其是语言的提炼难度较大,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字数不可能像其他文体那样大。正因为语言是“浓缩的”、“高度集中地表达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在考场上写同一题目并不需要像其他文体写作那么多的字数。吴斌的《无题》虽然只有209字,但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精炼。它本身就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好诗了。如果我坚持写到800字,时间允许吗?这有必要吗?如果硬要诗歌和其他形式的作品字数“均等”——两者都要写800字,那就是“违规”——违反了写作的客观规律。

《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顾一冰老师的文章《一篇‘违规’作文怎么能得满分?》顾老师在判定吴斌“违规”后说道:“我想,如果作文试卷是在通用的规则下,如果考生必须用诗歌来完成作业,那么请写一首像《琵琶行》这样的长诗(中学课本上也有类似的例子),否则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扣分……”按照顾老师的说法,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课文确实是列入高中语文课本。 《琵琶行》共88行,是一首古体长诗;其水平之高早已为人所知。白工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写出来——也许他的老老师60分钟写不出来?更不用说坐在考场里了。以《七步诗》成名的快诗大师曹植,也未必能写出来……此时必须指出:如果逐字数的话,数量《琵琶行》的字数是“616字”(作者自序),即使加上诗前作者的“自序”138字,总共也只有754字——仍然没有达到800字的要求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苛责甚至责怪那些有写诗天赋的考生呢?

吴斌写诗得满分——那是2003年;在吴斌之前有人写诗吗?答案是肯定的。自从2000年高考解禁诗歌以来,我每年都能看到考生的优秀诗歌。由于我的知识,我看到了以下一些: 2000年,《语文报》(高中版)高考特刊发表了一首史无前例的诗。 2001年,该报将贵州考生《什么是七彩梦想?》的诗歌数量增加了一倍。出版了重庆考生的《诚信的背包——生命的双桅船》和贵州考生的《诚信礼赞》。同年报刊《语文周刊》(高中版)刊登湖南考生的《两岸风光》,《天府晨报》、《成都晚报》刊登四川考生的《诚信》 ,以及2002年《成都商报》发表四川考生的《选择》等。上述诗作应该是近四年来全国高考诗歌作文的一个缩影,基本代表了全国高考的最高水平。考试诗歌作文。共同点是他们都没有写够800字。比如2002年满分被多家媒体转载的四川考生毛敏的诗《选择》只有337字。难道我们能说这些优秀的高考诗词都是“违规”吗?这些大师都没有达到“800字”的要求。这是否意味着,在高考考场上,考生,或者至少是大部分写诗的考生,写不出一首800字的诗呢?

统计诗歌字数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放在高考这一举全国瞩目的大事背景下,事情就不是小事了——作文占40%。考生汉语科总成绩。作文成绩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虽然写诗的考生很少;即使一名候选人写诗,他也必须对此负责。

从2000年算起,高考(国考)连续四年解禁诗词,这是好事;但在字数要求上,只是笼统地提出了“800字”的下限——这种“规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文体作文的写作规则。更准确地说,不考虑单位时间内可以写出不同文体的字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则”。 ”而不是周。没有严格而周到的评分“规则”,几年来评价模糊的诗卷——幸好每年写诗的考生很少——也正是因为数量少,有关部门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才有了今天关于高考诗词字数是否“违规”的争论。客观来说,争论双方都在极力维护高考诗词的权威性。目前最大规模的国家考试,明确这个问题对于考生个人、高考、国家选拔人才都是有利的。

四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吧!与其盯着高考考场上写出优秀诗词的考生,何不看看我们的高考制度——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