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肖东已经连续三个假期没有回家了。 “我不想见父母,每次站在站台上回家,都像是一种折磨。” “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有羞耻地看到他们。我觉得这三年我什么都没做成,我也学到了。但我没有动力,有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小东一脸悲伤:“我只能和女朋友倾诉,我想只有她能理解我,能真正和自己沟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肖东一样,不少大学生表示“与父母沟通有困难”。据报道,去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对本市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沟通,其中27%的人表示从未与父母沟通过。
无独有偶,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市重点(模范)中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也传出消息称,“当代青少年与家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63% 的高中生认为他们只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谈、与家长交谈的仅占21.9%。看来,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有困难,是因为基础是在高中“打下”的。
有人认为,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和父母对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容易出现沟通障碍。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已经接近或达到成熟,因此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比高中生更好。光滑的。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大学生对父母仍存有抵触或敬畏之情。他们大多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无法忍受“父母的不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孙某的父母双双下岗,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每次打电话,他只是问学习好不好,学费够不够。 “我也知道他们没时间关心我内心的感受,我还能说什么?如果我说太多,不是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吗?渐渐地,我感觉彼此之间有了一层隔阂。”我的父母和我的心。”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家长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家住长春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繁忙,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请了保姆。她一直觉得自己给予孩子的比同龄孩子得到的要多得多,但她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差距正在慢慢扩大。她觉得自己不明白,想要改变,但又做不到。
大学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有自己的原因。
长春大学大二学生刘告诉记者:“大学里有很多事情,但我找不到人生目标,我很沮丧,没有心情和父母说话。”学法律的小张也皱着眉头:“大学毕业后,我一开始加入了很多俱乐部,但后来逐渐放弃了。后来,我忙于处理各种成绩和考试,很少和家人说话。首先,我话不多,只能哼哼几句,而且,我的情况没必要让他们知道,只会让他们担心。” “应该说,青春期期间,15岁到22岁之间,青少年有必要与父母保持距离,对父母表现出冷漠的正常表现。青春期的大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寻找和发现自己。”吉林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杨淑琴老师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既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也要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会沟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