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思思

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无意识、不经过思考而做出的行为。例如,走路是一种习惯行为。走路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思考。如果你想一想,你可能连走路都走不好。又如,当我们下楼梯时,这是我们不需要思考的行为。如果一定要考虑的话,就会妨碍下楼梯。

因此,习惯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无意识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行为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正确的。除了极少数例外,所有行为都是习惯。一天中,起床、穿衣、穿鞋、洗脸、漱口、吃饭、夹菜,甚至去办公室拿起笔,都是习惯。如果你思考这些事情,它们可能会成为问题。

其次,我们要谈的是习惯与生活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他将会获得很多受益终生的好处。如果这个习惯不好,就会给他的一生带来伤害。比如:3岁的孩子偷别人的东西,父母不直接纠正他,就等于间接鼓励,以后他就会逐渐养成偷窃的习惯。我曾经走过一个地方,人们非常粗鲁,一开口或闭嘴就咒骂。对于成人和儿童来说都是如此。就好像他们说话不咒骂一样。这是因为那个地方普遍有说脏话的习惯。但有些地方的人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经常使用“对不起”、“请”和“谢谢”等词语。例如,如果一个人碰了另一个人,并快速地说“对不起”,那个人也许可以说“不客气”或“没关系”,以免引起冲突。你看,说“对不起”是多么好的习惯啊!三十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我看到一个男人的父亲让他的女儿拿东西,他说:“亲爱的!请把房子里面书架上的书拿给我。”很快,女儿拿来了父亲要的书,父亲说:“谢谢。”女儿高兴极了,说:“爸爸,不客气了!”在这里,你看“请”和“谢谢”这两个词多好啊!因此,习惯的好坏与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我想谈谈习惯的类型。习惯有多少种类型?我觉得有两种:生理习惯和心理习惯(其实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一种,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解释,勉强分开。) 生理习惯就像吐口水。中国人最不讲究这个习惯。他们总是随地吐痰。现在我们要发起一项向碗里吐口水的活动,并将这个活动推广到学校,让学生们从小就能够有这样的好习惯,因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当你年纪大了,很难养成这个习惯。从前,我国一位外交部长去外国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期间,他向优雅的地毯吐口水。外国人看上去很不高兴,其他中国代表也感到不舒服和尴尬。他自己都感到尴尬。这是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身体习惯比较简单,但心理习惯就比较复杂。比如准时上班的习惯。如果没有这种守时的习惯,那么工作效率肯定会降低。就拿生活态度来说吧,那就更复杂了!有的人养成了乐观的心态,遇到事情就很积极,做事有动力,仿佛前方有希望;有些人产生了悲观的态度,遇到事情就消极,做事没有动力。不这样做感觉就像失败。然而,身体习惯和心理习惯其实是密不可分且相关的。它们只是从简单到复杂。

最后我想谈谈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中国有句古话,“慎始慎终”,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当婴儿出生时,如果大人把他抱在怀里睡觉,而不是把他放在床上,一周之内他就会养成抱在怀里睡觉的习惯。另一个例子是孩子的排便。如果他不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就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要养成这种定时排便的习惯,就必须让他每天都这样做。久而久之,习惯就会养成。然而,在养成这个习惯之前,不能有任何例外。即使当时大人发生了其他意外,也不要忽视这种事情。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育环境。我认为父母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负有重大责任。父母的言行、暗示对孩子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让孩子模仿。孩子身边的其他人也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因此,环境教育与习惯的形成密切相关。

总之,习惯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身体习惯,还有心理习惯。养成身心习惯,不仅要“慎始”,更要“慎终”。不间断地持续下去,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环境,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