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情绪污染”影响孩子

思思

什么是“情绪污染”?在特定的环境中,每个成员都会无意识地察觉和体验其他成员尤其是主要成员的情绪,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污染”,也叫“情绪转移”。

孩子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家庭和学校度过的,情绪是特定环境中的一个整体,每个成员都会受到整体情绪的影响。

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家长和老师应防止情绪污染对孩子的伤害。

情况1

小丁的父母刚刚签署了离婚协议,抚养权属于小丁的母亲。那天,小丁的妈妈不停地批评前夫,让小丁好好学习,让妈妈开心,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晚上,刚进入幼儿园的小丁无法忍受。睡不着是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这么爱他,妈妈却说爸爸不好?谁对谁错?

分析:很多时候,孩子在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很难辨别是非,也不知道原因。他们只能从父亲或母亲的话语中分析冲突,并依靠自己幼稚的想法。因此,他们极易受到父母情感的污染,这使得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极端的性格,成年后对人、事、甚至婚姻都失去了信心。

措施: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提及对方的过错。应该告诉孩子,虽然父母不在了,但大家仍然会很爱自己的孩子;当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帮助,消除孩子心中的疑虑。

案例2

东东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阳台上的衣服被张叔叔在楼上浇花的时候弄湿了。东东的父亲立即冲过去与他争论,回来后还骂骂咧咧,不断批评邻居。周末,陈叔叔家对面的猫在东东家门口玩耍。东东一见,立刻破口大骂,说猫把他家的门弄脏了,得去擦。这让邻居们傻眼了,也让东东的父亲感到惊讶。

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看到并记住。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必然会以父母的行为为准则,效仿葫芦。一点也没有少。

措施:如果对方确实有错,最好避开孩子,与对方争论;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孩子,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语言,注意文明使用语言,不要“教”孩子说脏话的“技能”,这样会污染孩子。他那纯洁的心。事后,你也可以给孩子分析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再犯对方刚才所犯的同样的错误。

案例3

由于父亲刚刚去世,廖老师感到非常难过,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她强忍着悲伤回到了学校。上课时,比比看到老师面无表情,教室里又很安静,就故意闹事。至于后果,可想而知,比比受到了廖老师的严厉批评,下课后还去教务处写了一份检讨书。从此,比比在课堂上不敢再说一句话,只是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成绩一落千丈。

分析:廖老师家里出了事,心情郁闷是可以理解的;小学生喜欢引人注目。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仅仅靠一时的愤怒,给孩子“锻炼”、“污染”情绪,对他的成长不利,也会损害老师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措施:教师要有耐心和克制,尽力化解不良情绪。遇到故意闹事的学生,首先应平息情绪。如果你很兴奋,老师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只是盯着他看。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有说服力和“杀伤力”。 ”,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