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不少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以我身边的人为例。当我和他们谈论孩子时,我发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要么不够重视;或者没有现代的家庭教育观,或者有错误的、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如何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概念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来:
1、孩子太小,教育是晚年的事。
认为新生婴儿什么都不懂,教育太早,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事实上,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 0至3岁是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印度狼孩的揭露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此时不给予他适当的刺激,就无法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就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一个人17岁时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 4岁到8岁之间可以发育30个,8岁到17岁之间只能发育30个,可以发育到20个。可见婴儿期和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阶段。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家长,会因为不懂得挖掘孩子的大脑潜力而错过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期。这实在是一种脑资源的浪费。
2. 树木自然是笔直的。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很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冷漠的态度,任由孩子发展、我行我素。这样一来,当树苗长歪了,就很难矫正了。到时候,无论父母如何反思,都已经晚了。教育没有回头路。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孩子没有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差,行为自控能力弱,行为控制能力极其有限。他们需要父母的一定约束和管教。用心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很多不良行为,比如意志薄弱、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自私、专横等,这些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后果。
3、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自然、无师自通的事情。投入和花费精力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非常荒谬和不必要的。另外,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以至于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困惑和困扰时,既不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通过书籍、媒体寻求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法在家庭教育课堂上接受“训练”。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又没有及时补救或正确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阻碍,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4. 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纳说:“教育不应该从学校的老师开始,而应该从家里的母亲开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并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所。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家庭是实施早期智力开发、培养兴趣点、激发好奇心、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放的功能鸿蒙。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幼儿园和学校,是极其不明智的。他们既不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紧迫感。也太晚了。学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占比非常大。
5.我不是老师,我不知道如何教书。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把智力等同于知识,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传授得好。众所周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包括智商和情商。其次,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都是一名合格或不合格的教师。您随时随地为您的孩子树立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了孩子模仿的榜样,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与您日夜相处的时间最多,您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决定了会长出什么样的幼苗。与其推卸责任,说自己不会教书,不如拿起一本书,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课,向自己灌输更加正确的现代科学的家教观。
6、让老人照顾孩子,省心又省力。
假装工作很忙,把抚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让人安心、安全、省心、省力。然而,老年人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传统、自成体系,大多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的角度来看,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溺爱、溺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等许多不健康的性格和行为。同时,祖父母养育的孩子,由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情感和性格偏差,导致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容易出现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任何其他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目前,持上述不正确教育观点的家长不少。看来,教育孩子应该从教育父母开始,尽早树立正确的家教观,以免害了自己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