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中学生十种心理矛盾

思思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身体、知识、智慧成长的时期。这也是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身心都面临着剧烈的变化。再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让他们心理不相容,产生心理冲突。

总结起来,心理矛盾大概有十种:

一、良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怀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受人尊敬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但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学习并不努力。他们一天一天地过日子,尽管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是的,但他们追求的是实现理想后的一切荣誉和享受。但他们想的不多,做的也不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形成美好的愿望和心理。为脱节的矛盾做好准备。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让他们懂得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二、享受意识强与劳动观念淡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踏实”。加之一些家长溺爱、溺爱孩子,为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日益增强。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会购买零食来吃。同学生日,除了送礼物,还有宴席。男生中不乏“抽烟的绅士”、“小酒鬼”;有很多女孩都很注重打扮,有的女孩甚至随身携带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衣服。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观念淡薄。他们鄙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他们甚至讨厌学校组织的大扫除。可以说,对劳动的消极态度、对劳动的厌恶情绪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这是很常见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热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获得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行为。

三、心理堵塞与渴望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绪等许多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同时,随着社会生活阅历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与心的差异和心理上的不相容。他们愿意向“亲密的朋友”吐露内心的秘密,并且看不起那些以导师般的语气与他们说话的人。他们不愿意与这样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意向长辈吐露内心的感受,实行自我隔离。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向自己诉说内心的想法”或“向日记诉说”,向同学和老师隐瞒秘密。因为他们隐藏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常常感到孤独。这类学生常常通过写日记、画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压抑和孤独,他们需要别人的理解,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为老师“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不太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摆脱抑郁和孤独。

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也越来越成熟。他们越来越感觉自己像“成年人”,开始从“服从道德”转向“平等道德”。她们要求从成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婆婆、婆婆。说教和过度的关心会引起怨恨。有些学生会顶撞老师,甚至对学校和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志和主观意识很强,但同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二是传统家庭关系中的父母普遍不鼓励孩子过早独立。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家长要求孩子“只要能上大学就什么都不做”,这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存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顾学习,不顾其他”等异常现象。因此,教师应与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处理事情,逐步消除他们的依赖。

五、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中学生很容易情绪化,并且非常重视情绪。一方面,他们热情、充满激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和波动。有时他们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件小事的失败而灰心丧气。有时他们也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脸红。他们的心情和情绪总是在两极之间摇摆,无法平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兴奋时,就像充满氢气的气球在风中飞翔;兴奋时,他们就像充满氢气的气球在风中飞翔;兴奋时,他们就像充满氢气的气球在风中飞翔;兴奋时,他们就像充满氢气的气球在风中飞翔。当他们泄气时,他们就像一只失败的公鸡低着头。他们积极性很高,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回避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一切都表明,中学生的情绪和情绪常常处于起伏、潮起潮落的两极状态,很难改变。及时合理调控。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性控制情绪,冷静、从容地处理问题。

六、野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竞争意识是分不开的。然而,由于他们不仔细思考问题,常常带着强烈的情绪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有时会片面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做老师或集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也会做他们不做的事情。一味拒绝或欺凌,无法控制自己,冲动行事,事后后悔莫及。这一切都说明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还不成熟,自控力和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攻击性强与自控力弱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七、信息视野扩大与识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闻目睹,见多识广。他们的视野开阔了,认识空间也大大拓展了。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时事、电脑、市场流行趋势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等,他们都非常热情和好奇,积极探索,但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的思想尚未完全形成,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还不强,再加上客观现实的复杂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常常显得不宽容,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认识上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很容易进入他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八、助人为乐与道德低下的矛盾

如今,很多中学生能够积极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能主动伸出援手。当同学有不幸时,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些学生的道德水平还不够高。他们通过偷窃来捐款,通过斗争来抗议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成绩。这自然就产生了助人为乐与道德低下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师要善于引导,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的地方,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别人。

九、广泛利益与缺乏利益中心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多: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还关心课外学习;他们不仅喜欢文学艺术阅读,还喜欢科技阅读;他们不仅关心生活,还谈论国内外大事。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学生对事物的外在形式的兴趣大于对事物本身的内容,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兴趣。而且他们的利益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境性很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兴趣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中心兴趣。

十、欲成才与厌学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来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出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短期目标来看,大多数中学生都希望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不辜负老师、家长、亲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学习太苦太累,难以坚持下去。他们的厌学情绪急剧增加,形成了想学和厌学的心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知识和技能,否则一事无成。学习是辛苦的,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痛苦就会过去,甜蜜就会到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原因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家庭、自身相关以及教育工作中的忽视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抓好教育工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