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妇联共同举办了“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学术论坛。论坛上,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关注的焦点。
“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学习”
现实生活中,一些“希望孩子成功”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休闲。程度;一些家长担心学校“减负”影响孩子入学分数,自己给孩子“加重负担”,家庭成为学校“补漏”的“第二课堂”。学校……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们的生活会一点一点过得不好。习惯开始形成,并在不知不觉中威胁他们的健康。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英表示,原因是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解读是“家庭学习”,教育孩子主要以学习为主。孩子的学习已经成为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学习拐杖”、学校老师的“助教”。对孩子健康的关怀、生命的教育,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方面。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是父母角色的“错位”。
管英表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应当配合学校“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增加其学习负担”。其实,都是家长角色“错位”的结果。然而,虽然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由于不了解教学规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无法领会到正确的理念。并感到越来越无力。
父母的打骂很容易引发孩子不良心理和行为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6.4%的家长认同“孩子犯错了,打屁股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 46.4%的人表示“不同意”,但也表示同意,只有27.2%的人表示同意。 %明确表示“强烈不同意”。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情况基本调查”结果显示,3.6%的儿童在家中“经常”遭受殴打,“偶尔”遭受殴打的比例高达57.3%。
关颖分析认为,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满意的言行,都急忙打骂孩子。这在主观上或许是为了孩子好,但客观上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肉体上的痛苦。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创伤和行为扭曲。对未成年犯的调查显示,在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冷漠、易怒、自卑等负面性格特征最为明显;他们经常晚上在外打架、小偷小摸、强行向别人索要钱财。财物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不经常打屁股、责骂的孩子。
管英指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角度规定,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对“无法成功”观念的否定,是对父母凭借孩子在身体和经济上对成人的依赖而任意伤害孩子的行为的限制。 (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