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远”。父母要告诉孩子,决心不在于多,而在于“坚持”。要防止孩子经常做出决定但未能实现的不良后果。
浮躁心理是当今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不踏实,缺乏毅力和毅力,观念改变,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手赚了很多钱,就想当歌手;看到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想当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却不愿意努力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些孩子的兴趣爱好变化太快,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规律。一日学画,第二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后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面对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很多家长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对改革的成果既赞成又满意,但同时又忧心忡忡。他们无法适应新体制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患得患失,心神不宁。也有一些家长急于摆脱贫困或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心态,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富起来的人”。眨眼间。这种心态也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类型强、不灵活、不平衡的人容易烦躁、不安、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3、意志品质薄弱。有些家长只知道如何向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和品质。致使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疲劳,缺乏耐心、好斗,缺乏毅力。
为了改变孩子浮躁的心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孩子要有长远的抱负。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才能让孩子明确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的目的和追求,以及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对于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非常有益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立志扬长避短。有些孩子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条件是否可行,而是看到社会上有什么赚大钱的事情后,一时兴起或者想做什么工作就决定。大多数有这种野心的人都会遭到挫败。家长要告诫孩子,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绝不能跟风。二是坚定决心、一心一意。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远”。父母要告诉孩子,决心不在于多,而在于“坚持”。要防止孩子经常做出决定但未能实现的不良后果。正如赫伯特所说:“无论你的野心有多大或多小,只要你尽力而为,下定决心,你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2、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先思考再行动。例如,旅行时,首先要确定目的地和路线;发表演讲时,首先要准备演讲稿。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在做事情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想这样做吗?你希望得到什么结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要给出具体答复,写在纸上,目的、言行、手段都清楚。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从头到尾。不急躁,不虚荣,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一次性做不到的事情,一点一点做,这样积少成多,就会有所成就。如果你积累了更多的沙子,你就会达到你的目标。
3.有针对性地“练习”。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比如引导孩子练习书法、学画画、弹钢琴、解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另外,要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浮躁的情绪。比如,做事时,孩子可以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躁,急躁会毁掉事情”、“不要看这座山有多高,否则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不断地进行心理修炼,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身教比言教更重要。首先,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踏实做事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杰出人物以及身边的一些同学等生动形象的榜样来审视自己,督促自己戒掉。浮躁的问题。教育培养勤奋、坚忍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