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可以休矣?
先从不合格满分作文开始吧
今年高考时,一位陕西考生写了一首200多字的短诗。他的作文获得了满分,并不断受到媒体的好评。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他播出了专访节目。那么,这首诗的水平如何呢?题为《无题》的诗转载如下:
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铭文/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不管你喜欢/红橙黄绿蓝紫/情感当然是纯真的/但好像会变色的墨镜/染红了整个世界/要么快乐,要么悲伤/扭曲所有的面孔/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手指/“这个丑,那个漂亮”/不要总是给假期理由/如果感情是像雾/那么小心它掩盖了/真相的另一面/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你必须知道/它无法偷走太阳的光芒/并不是感情总是欺骗/只是它总是有扭曲的一面/时不时地擦擦眼睛/别让理智离开你的身边/打开窗帘/你能看清礁石吗/如果可以/那就扬帆/风在吹,你看到那是海岸
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现在的中学生中,由于席慕容、王国真等流行诗人的影响,以及新年贺卡、生日贺卡等上的各种短诗,很多孩子都喜欢写这样的诗。是的。然而,这首诗如果要达到作文满分的要求,其实是很不够的。可以想象,如果陕西几十万考生都写诗,那么即使他们选了一千首完美的作文,也不一定能得到这一篇。满分60分的话能拿到50分左右就不错了。遗憾的是,高考时很多考生都没有这个“才子”的勇气;因此,他成了一个异类,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把成千上万的作文远比他优秀的候选人抛在了后面。从而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这样的高考作文考试能做到公正、公平吗?
笔者在高等院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数十年,近年来担任我省高考作文评审负责人。我深感类似的问题绝非孤例,很多满分论文往往因为文笔和质量都不是真正的顶尖而失败。因其“非凡”而受到青睐。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误导了很多考生,试卷中追求形式怪异、内容荒唐、语言怪异的作文之风愈演愈烈。除了少数真正优秀的作品外,大量的《——》,其浮华的外表下隐藏着功力薄弱、学识浅薄,所养成的却是投机取巧、浮躁恶劣的文笔。
这样的倾向能否对本应踏踏实实开展的中学作文训练产生良好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这不应归咎于考生,也不应归咎于老师。需要反思的是近年来被一些人推崇的所谓“物质话题作文”命题模式。
为什么想法奇特的文章会得到高分?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