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可以休矣?(二)

思思

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可以休矣?(二)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考作文命题、满分作文每次发布,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自1999年开始使用的材料题目论文,得到了所有好评者的一致好评:这些命题的要求灵活、随意,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给了考生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保证了考生的写作能力。他们都可以有话要说,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好的形式和最引以为傲的内容来充分表达自己,让真正有才华、有精神、素质较高的候选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我不断审阅每一份试卷,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题材作为高考作文模式,其弊端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或者问有什么缺点?我暗自认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自由、随意,号称创新,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

过去,高考采用命题作文或“取材作文”。前者对题意有明确的限制,而后者完成时无法脱离材料,范围也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现在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然而,限制问题的含义、限制范围,能不能限制能力和才华呢?戴着脚镣跳舞是不是就不能跳好?另一方面,现在的材料话题作文表面上看起来很新潮,似乎比过去纯叙事、纯议论的命题要好。然而,既然考试时允许考生完全无视命题提供的材料,那么所谓的话题作文不就变成了命题作文吗?这样一来,2000年国文中给出的四个“图形符号”、2001年、2002年给出的“七个背囊”和“登山者救陌生人”的故事不就白费了吗?今年的《韩非子》寓言《智子疑邻》,不就是一篇“以情近感来感知事物”的命题作文吗?我想问,这种与给定材料无关的命题,除了让过去明确的问题含义限制变得更加模糊之外,还能有什么创新呢?

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就是识别人才、考虑人才、识别人才、筛选人才。为此,关键是标准的统一,核心是规模的规范。否则,其公平公正又怎能不受到极大损害?至于话题作文,给学生的自由实在是太大了。自由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考试作文,太多的自由就会产生负面影响。考场上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行,批卷时怎么能统一标准呢?如何标准化尺度?这么多不同型号的碗,这么多不同内容的水。将它们全部调平有多容易?标记操作很难掌握,难免要从一些不具有普遍性的领域中寻找亮点、寻找杰作。我暗自认为,这就是近年来一些普通的歪门邪道的文章能得到高分的原因。上一页下一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