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我校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格缺陷、沟通障碍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根据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我校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
(1)性格缺陷造成的心理问题。性格太急躁:二班、六班学生耿,在班里成绩很好,被老师、家长、同学公认为好学生。但他们渴望实现更高的目标,总希望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曲折能够立即得到解决。正是这种紧迫感,导致人们在考试时马虎,因为他们想尽快回答问题;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和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从而使他们产生问题。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性格过于傲慢:高中一、二十班的一位同学完全否定别人的行为方式,讨厌所有人。他认为自己的言行是独特的、杰出的。而她的言行也无法被别人接受。由于过度的自我中心,她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她渴望有朋友,但又不想改变自己。她处于“孤立”状态。一种非常令人痛苦的状态。自卑性格:高一、十七班的一位同学,初中时是个“坏孩子”。他的同学对他非常厌恶。进入高中后,他想要改变自己,所以总是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以至于没有人合适。因为他的“学历”,别人都把他视为“傻子”,而他暗恋的一个女同学,却与其他同学关系密切。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使他无法专心工作,失去了自信。
(2)学生因缺乏与他人沟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与同学、老师、家长缺乏沟通,孩子之间无法理解和理解的情况很常见,从而产生各种苦恼。一位高三的同学,妈妈放弃工作陪她上学,以督导员的身份出现,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在其他方面与她的交流却很少。这让同学对自己的妈妈非常反感,甚至还开始跟妈妈说起这件事。他不说话,有时甚至想对母亲使用武力。我非常害怕这个想法。高一的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被某科老师批评了,对老师非常反感。虽然他承认老师的课很好,但他就是不喜欢老师的课。他不爱听,也不爱学,影响了他的总成绩。
(三)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一名高三辅导生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咨询。他觉得自己学习没有任何进步,对高考缺乏信心,内心极度苦恼,难以控制自己,甚至有轻生的意识。一年级九班的同学,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他自认为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和那些不那么用功的同学相差不大。他感到压力很大,总是情绪低落。学习压力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这也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校学生典型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我认为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个人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性格、心理或行为习惯,导致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学生性格急躁,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功、女儿的成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人才理念的灌输。这使得这些学生只想着取得好成绩,去重点大学,却遇到了问题。他们一味地给自己施加压力,缺乏处理遇到问题的能力;自我意识过强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意识;自卑的学生普遍家庭生活条件不好或感觉自己“有缺陷”,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弱势心态。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缺乏自觉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还比较缺乏。仅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班和心理咨询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的。学校和家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意识尚未形成,心理素质培养尚未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第三个原因是升学的现实压力造成的。受现行招生机制影响,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业成绩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一旦学习成绩出现波动,学习遇到困难,对学生和家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最终的反映是来自家长、升学、外部环境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
三、处理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中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普及心理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心理咨询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咨询纳入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协调安排、规范实施,避免出现可有可无、处处“让位”的现象。其次,心理咨询设备和方法应进一步完善。目前,心理咨询工作已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各种心理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已得到充分运用。因此,想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就必须设置相应的设施,购买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教学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测。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学业竞争压力大、心理问题发生的年龄较大,如果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综合控制,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被忽视。不能很好地解决,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监测。通过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明确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和监测学生心理的职责,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三,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由于高考的“中心”地位客观上不可动摇,学生不可能开展更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因此,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意识中,必须树立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首先,要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学校家长不应该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包办一切,而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自立、独立,让他们逐渐具备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其次,要坚决改变各种压力。一种溺爱的方式。防止学生因溺爱而产生不良心理;第三,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中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提高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品格,进而有效地抵御各种压力对中学生的影响。学校学生。四是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使家长认识到形成健康心理对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让家长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生”。 ”和“老师”,减轻家庭因素对中学生造成的压力,改善中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