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沾益高中高二女生服毒身亡,质疑青春期心理教育缺失
特约记者张又平陈文4月15日晚11点左右,沾益县一中二年级女生小萍留下了一张主题为“学习压力大”的遗书,躺在学校偏僻的角落里。夜深人静的校园。他服毒身亡,年仅19岁。
警方调查显示,这个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好女孩的自杀主要是因为情绪变化。
从小学到高中,小平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直到那次事故发生之前,她的成绩仍然在班级平均水平以上。少女的去世,让亲人深感悲痛,也让师生们留下无尽的遗憾。这也让世人好奇:——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涉过心灵深处的暗礁?
她离开得那么突然
“太突然了,我没想到她会这么做!”小平的同学回忆道。 4月15日是星期日。根据沾益一中的规定,即使是周末,学生也必须晚自习。小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到晚上10点30分,才回到宿舍。大家把家里的垃圾收集起来,拿到楼下的垃圾站扔掉。说完,小萍转身告诉室友她要出去一段时间,让他们先回宿舍。她的话还是一如既往,带着几分俏皮,听不出任何异常。
当晚,小平没有回宿舍。因为是周末,室友们并没有在意。第二天是周一,意味着又一周的繁重学习开始,室友们也早早起床去上课。早上7点左右,在上课的路上,一位同学突然看到实验楼后面的草坪上,一个女孩蜷缩着一动不动。消息很快传到了学校,当老师赶到时,发现女孩已经没有了呼吸。
学校领导决定立即报警。西平派出所民警赶到后确认女孩已死亡,并封锁了现场。经询问和辨认,确定此人为该校二(4)年级学生小平。一名高二女生去世,校园顿时充满了紧张气氛。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警方勘察现场后将尸体转移至沾益县医院。
父母眼中的好女儿
小平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担任班长,一直是班干部。初中时,她获得了市级三好学生荣誉。两年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沾益一中。在小萍的母亲崔桃花眼里,女儿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虽然出身不好,但大家都为小萍感到骄傲。她的家人认为她进入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事发前一周的周末,正在寄宿学校读书的小萍回到70公里外的家,帮父母干了一天的农活。在拿着生活费出门之前,崔桃花还叮嘱女儿,“天气越来越冷了,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小萍告诉妈妈,下次回家要买点苦瓜(妈妈最喜欢的蔬菜)。给妈妈做吧然后,妈妈目送小平拿着小红包走开。
我第二次听说女儿的消息是在10天后的16日早上。崔桃花把沾益一中的两位老师迎进了家,并礼貌地告诉她:“你小萍犯了一个小错误,她的父母需要去学校处理!”面对老师的突然来访,她心里有些不舒服。你放心吧,想想我女儿一直都懂事乖巧,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她还推理,家里有很多农活,能做就不做。老师们接着说他们必须去。学校委托他们去接家长,他们需要去派出所了解情况。崔桃花又问道:“我女儿怎么了?”但两位老师怕她太伤心,一直没有说出实情。
下午3点左右,崔桃花和丈夫来到沾益县西坪派出所。民警详细询问情况后,告诉了他们小平已经死亡的真相。当夫妻俩赶到医院看到女儿的尸体时,他们相信这是真的……
身上的遗书承认自己“压力太大”
经询问,知情人告诉小萍父母,女儿生前在身上留下了遗书。她声称自己学习压力太大,成绩下降,不想活了。希望我走后,父母能好好照顾妹妹(还在上初二,家里只有两个妹妹)和上学,不要在她身上浪费钱。
然而,小平的父母并不相信女儿会因此而自杀。因为在班级里,女儿的成绩属于平均水平以上,而且成绩并没有下降。在沾益一中,以这个成绩考上大学并不困难。随即,他们从知情人处获悉,警方对大量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小平自杀的主要原因并非学习压力,而是情绪变化。同学们举报小平早已爱上了另一个男孩,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拒绝。自尊心极强的她,在感情受挫后感到非常绝望。她曾经向亲密的同学吐露过自己的感受。但谁也没想到,她会因此而选择自杀。
崔桃花接到警方的消息,女儿服毒自杀。她和家人虽然心存疑虑,但对这样残酷的事实却深信不疑。
家庭成员与学校责任纠纷
“学校给了一个好人,现在她走了,你把我女儿还给我吧!”昨天,小平的父母仍在与学校交涉,心情久久不散。他们认为,女儿在学校寄宿,校园里出了事,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小平的死亡提出了三个问题: 小平直到一天晚上才被发现死亡。学校如何管理寄宿学生?事发后为何不尽快通知家人?学校为何不主动承担责任?
当记者带着死者家属的三个问题采访学校一位负责人时,他表示自己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一直为这名学生感到悲痛。 “就像拔牙一样疼。”他说,老师们对学生宿舍进行巡查,但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房间都进行仔细检查。加之当时是周末,小萍选择了一个稍微偏僻的角落自杀,所以当晚她并没有被发现。警方介入调查后,现场处于警方控制之下,学校没有权力过多干预,很难立即通知家人。至于责任,需要警方最终的调查结果,然后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确定结果。
目前,学校已将小平的家人安置在招待所,并多次配合警方向家人说明真相。大家都希望小平的自杀不会牵连其他当事人(小平喜欢的男孩),避免更多的不幸。
悲剧凸显心理教育缺失
直到昨天,小萍的父母和亲戚还带着女儿的照片留在沾益县。崔桃花和丈夫眼里还留着泪水。一个懂事善良的女孩突然去世了。他们想不通。他们甚至愤怒地要求学校“还我女儿!”崔桃花甚至跑到小平的教室里默默哭泣。班上的同学也都理解她。他们去另一个教室上课,走出教室门,时而回头看看不幸的母亲。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小平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对同学很友好,很少说话,有时还很自卑。她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像遗书中所说的那样下降,而是稳定在高于平均水平的水平。
学校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学生出了什么事,全校师生都会感到难过,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还直言,这件事需要反思和总结。如果学生解不开心结而选择自杀,那一定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前来咨询的学生很少。学校老师也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玉林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除了来自外界(学习、生存等)的压力外,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解开孩子的心结,这是预防不幸事件发生的更好方法。然而,许多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正是这种教育的缺乏奠定了悲剧的可能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