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是客观地解释事物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地位、性质、作用的特点,或说明事物。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解释对象,区分解释对象是事物还是物质。
所解释事物的明显特征:将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的标志。
(2)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说明事物,必须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解释方法有:分类、举例、类比、列举数字、比较、定义、解释、描述情况、绘制图表等。阅读说明文,理解说明文中所采用的解释方法。首先看用什么样的解释方法,解释什么对象,需要适应什么样的生活;其次看解释方法所采用的语言形式。
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释方法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分门别类:描述清晰,避免重复。
2. 定义:让读者清楚地理解概念。
3、比较:用熟悉的事物与所要解释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所解释事物的特点。
4、举例:可以使读者具体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5、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事物。
6. 栏数:能准确地解释事物。
7、配图: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所解释的内容。
8、引用信息: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充实。
(3)讲解必须有序,这是组织讲解内容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解释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性文本的顺序可以基于一种顺序,也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使用其他顺序。
(4)阅读说明性文字时,还应注意结构。
说明文结构的常见形式有:“总(概述)——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5)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性语言的前提。
准确性与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人善于平淡,有的人善于活泼。由于解释的对象和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同,解释的语言也多种多样。可以是概括的、具体的、简洁的、丰富的、简洁的、详细的;它可以是简单明了的,也可以是幽默的。无论如何,不拘一格。
2. 考试要点
(1)能够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理解、判断和解释科技解释性文本中的关键词。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准确把握课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能够识别、过滤、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4)能够分析、概括文章的要点,通过阅读能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描述对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测试理解文章的能力。测试的视角是捕捉语言信息和图形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明确测试对象和要求,方便我们审核和准备。
3. 命题规则
说明文一般以客观问题的形式进行测试。在设计错误的问题时,提问者往往有以下想法:
(一)暗中转变观念。乍一看,这个选项似乎和原来的说法是一样的,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二)故意混淆的程度和范围。
(3)从发展规律来看,故意混淆概率与必然性。即把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意图说成是不可避免的,把偶然出现的词说成是经常的。
(4)就时态而言,故意混淆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尚未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原文中的假设或推测是有意要完成的。
(5)从一个部分推广到另一部分。将某一方面或其中一部分的某些特征描述为所有相似事物的特征。
(6)颠倒因果或强行因果。即因称为果,果称为因,或者没有因果关系的两者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
(7)张官李戴。这类干扰项往往将A的发明描述为B的发明,或者将A的特性描述为B的特性。
(八)类别错误划分。也就是将同类事物分开或将不同种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9)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也就是说,原文中并无此意,但这种说法是凭空捏造的。
4. 问题解决指导
(1)材料的整体感知
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力求初步概括主旨,找准写作思路,对整篇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整体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和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整体材料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出发,着眼大局,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目的、写作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每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做到全面并准确回答所需问题。问题,这应该是考试阅读科技读物的正确流程,也体现了
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则。中考科技读物历来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这也要求我们在备考阅读时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把握。要从整体上理解阅读材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描述对象及其特征或要点;
.抓住关键词和重要句子,理解全文内容;
.连接试题,突出总体目的和针对性。
(二)信息筛选与整合
当然,信息材料的选择和整合都是以满足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解决阅读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重要的是筛选的目的和意图。在过滤和整合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阅读试题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明确筛选排序的目的,确定筛选排序的范围。需要筛选的信息有的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则可能涉及一段甚至几段甚至整篇文章。
总结、整合筛查范围的内容,挖掘其隐藏信息。有些信息可以直接从筛选范围中摘录获得,但有些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要对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汇总整合后才能获得。归纳和整合应从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义和层次义出发,挖掘其中隐藏的信息。
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后的信息进行一一识别。区分时,找到对应点,从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语义焦点、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仔细分析。
(3)、借助逻辑知识
科技解释性写作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性,借助常识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含义。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一般有以下几种关系:统一关系、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阐明概念的局限性和概括。
(3)运用语法知识
它是解决基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实际阅读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汉语语法中提到的语义重要性、使用范围、搭配是否恰当、情感色彩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以用来辅助阅读。
5、阅读说明文字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粗略阅读文章
1. 试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解释的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梳理解释的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中使用的解释方法
4.了解说明性语言的准确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末问题时,语言要简洁,组织清晰。
测试题示例:
深圳市南山区:
16. 鸟类可以教给人类哪些“技能”?读完短文后,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2分)
17.除了鸟类之外,选文还谈到了哪些自然“词语”?理解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18、据电视台近日报道,中国空军某军种研究云和闪电的科学家取得了为中国军用战斗机穿上“战袍”的成果。请根据所选文字进行一些联想,并告诉我们这里的“衬衫”将扮演什么角色?阅读这篇文章和电视台的报道,您得到了哪些启发? (4分)
回答:
16.(2分)观鸟可知天气、季节变化(或“观鸟可知气候”)
17.(3分)星星和云彩;功能:航行时辨别方向,飞行时躲避雷电
第一题1分;如果意思相近,则为第二题加分。
18.(4分)保护飞行器,避免雷击(1分)启示(3分):要注重观察,善于发现,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接受对生命有益的启示。科学需要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发明与创造。
第二个问题更加开放,鼓励表达独特的个人观点。将酌情给予积分。
山东省青岛市:
气候的力量(摘录)
(本文节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卷》)
8.本文主要介绍南极洲的气候。请阅读整篇文章并总结一下南极气候的基本特征。
9. 气候对人类有两个方面。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害人类。请根据你对气候的了解,举出一个气候对人类有利、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给出典型事例,做出具体陈述,文中不要引用例子)。
(1) 对人类造福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0. 本文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解释。下划线句子中所用的中文表达是:
从内容来看,文章中使用划线句子的目的是什么?
11.本文第段使用的主要解释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用这些解释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和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洁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回答: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