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如何才能应对心理断乳期

思思

摘要: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生理断奶”发生在2岁左右。二是“心理断奶”。宝宝断奶时的场景是最痛苦的。宝宝会因饥饿而发出任性而疯狂的反抗叫声,等待喂奶的小手也会张开,顽强地寻找妈妈的乳头。

“心理断奶”是指12岁至20岁的青少年独立活动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无法正确认识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对待自己的现象。作为成年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逆反情绪。我们平时所说的“叛逆心”,就是心理断奶的表现。心理断奶在17岁左右进入高峰期。

一、关于“心理断奶”

1.“心理断奶”与“生理断奶”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生理断奶”发生在2岁左右。二是“心理断奶”。宝宝断奶时的场景是最痛苦的。宝宝会因饥饿而发出任性而疯狂的反抗叫声,等待喂奶的小手也会张开,顽强地寻找妈妈的乳头。但残忍的母亲却不断给孩子喂不熟悉的食物。孩子顽固地吐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吃下去了。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大转折,“生理断奶”。

孩子从12岁左右开始,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直到20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奶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撕裂与父母的心理联系。正是这种对独立的渴望,让他们陷入了矛盾的冲突之中。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总觉得来自父母的关怀是一种压迫和束缚。因此,常常会出现反抗的表现。另一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无论在经济上、精神上还是情感上,你都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遇到困难时,我期盼父母的帮助和安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诱惑挫折,尤其痛苦。

具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心理断奶期”的存在。然而,大多数人对于心理断奶期的年龄范围、心理断奶期的特点及相关对策,甚至什么是“心理断奶高峰期”等都感到困惑。所以当17、18岁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毫无准备的父母就会感到困惑,失去正确引导孩子的能力。它要么吱吱叫,要么叹气,惊扰了已经在高空旋转的孩子。孩子能不头晕吗?这就是校园里“日益恐慌”的地方。

2、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断奶”

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断奶的概念是由美国学生L.S.霍林沃斯在1928年所著的《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同时,他还将青少年在心理上变得相对独立于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过程称为“心理断奶”,这是相对于生理断奶而言的。

在现有的研究中,心理戒断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生命、个体发展、社会独立的关心,也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和逆向关怀。

3、“心理断奶”的表现

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对社会交往等许多方面的理解仍然很差,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违反纪律规则或常规。喜欢与人争论,但证据不足;喜欢发表意见,但判断不准确;他们喜欢批评别人,但很容易片面;他们喜欢怀疑别人,但缺乏科学依据。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孩子来对待,他们就会感到无聊,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逆反情绪。当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他们往往会用比较极端的方法向大人“证明”某件事。

在心理学领域,心理断奶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孩子出现这五个问题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倾向:

生活关怀:“如果我离家太远,父母会很担心”、“父母关心我的衣食住行”、“他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鼓励和关怀”

发展关注:“父母关心我的学习状况”“他们支持我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技能班”“每当我做错事他们就会指出”

社会独立性关注:“父母会在各种场合有意识地给我适当的锻炼机会,鼓励我克服各种困难。” “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给我指导,帮我排除麻烦。”

抵制关注:“他们强迫我做他们所说的”“我的父母不喜欢我做的事情”“他们不太信任我”

逆向关注:“一看到他们我就有一种责任感”“父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告诉我”“他们非常需要我的照顾”

4、避免心理断奶造成的心理危机和心理成熟迟缓

之所以将高中二年级(17岁左右)的青少年称为“心理断奶高峰期”,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父母表现出比较高的抵触情绪。与其他四个方面相比,阻力对父母的影响最大。父母无论从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无法接受这种突然的变化,于是评价孩子“叛逆”、“叛逆”、“不守规矩”等等。

如果心理断奶过早或过于仓促,势必会发展成心理危机,阻碍其成长进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反,如果中学生还没有产生心理断奶的愿望,他们仍然离不开成年人的心理奶。他们不会具备独立自主的要求和能力。大事小事都要听大人的安排,一举一动都要听大人的安排。用表情演戏,这种心理年龄总是远远落后于生理年龄和自然年龄的现象,是极其不正常的,也会阻碍他们的生长发育。

因此,有必要帮助中学生及时做好心理断奶工作,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防止他们因心理断奶太急或太迟而经历此类危机。心理断奶和独立能力发展缓慢。晚熟等问题的发生是高二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家长的应对策略

1、树立正确的“心理断奶”态度

很多文章的字里行间和专家的评论中,谈到青春期成长的问题,都会出现很多负面的词语,比如逆反、叛逆、犯错误等。也经常使用叛逆、叛逆、内疚等词语。用错误等一系列词汇来概括孩子的行为。

其实,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心理失衡的阶段。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会哭一样;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难免会绊倒。我们不能说他“犯了一个错误”。如果父母在这段时间处理得当,他们的失衡过程会是短暂的,很快就会稳定下来。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心慌、不耐烦、放任自流,要么会加剧失衡,要么会延长失衡过程。

2、维护孩子的自尊,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

(1)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于涉及孩子自身的事情,甚至是家里的事情,孩子都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独立处理事情,并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应该给予鼓励和安慰。当他们成功时,应该立即表扬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帮助解决问题。在教养方式上,从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开始,家庭氛围就应该是和谐、民主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积极健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要开始转变为朋友,父母要给孩子独立思考、决定自己未来的空间。可以提供建议,但不要干涉,尤其不要无休止地说教。

(2)当父母犯错时,父母要勇于向孩子请教,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你是父母而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会对处于心理断奶期的青少年的自尊心造成巨大打击,影响其个体发展。

(3)不仅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而且在家庭遇到困难或者家长自己有一些困难的时候,都要及时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引导“我长大了”,父母已经征求我的意见了。

(4)此外,父母也不宜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和不良行为过于迁就,以免孩子日后总是利用反抗来敲诈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逆反行为,家长可以采用奖励训练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听话行为。

3、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学生刚进入青春期时家长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一样,在进入心理断奶期之前,应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断奶期”的相关知识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发展。对特色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使他们了解自己面临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这种发展变化的积极影响和潜在危机,从而主动进行心理断奶,成为心理的主人。断奶。

在认真听取成人指导的同时,积极培养和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不仅看到自己成熟、成熟的一面,也看到自己幼稚的一面;积极进行心理断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试图一下子彻底拒绝成年人的心理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