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苦与乐: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思思

近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来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专题报告。他以成长的十大启示为主题,与浙大学子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苦与乐,为他提供了创业指引。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岁时,我告诉父母:“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小学,我想上小学。”妈妈见我很有信心就说:只要你能考上就可以去。

幸运的是,我通过了考试,因为我的父母因为我太小而主动帮我联系私立学校。

有一天,邻居阿姨看到我小时候,就和我开玩笑:“你会读书吗?”

“我从来没有见过99分。”言外之意就是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一周后,我拿着90分的试卷回家,被妈妈狠狠地打了一顿。妈妈很生气:“我记得那天你对你阿姨说的话,我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因为你太嚣张了。”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个教训,并受益终生。 —— 自信,但自信中必须保持谦逊。

  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我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去美国留学。

高中时,我开始了我的第一份生意,和同学一起制作餐巾扣。因为顾客是我的父母,所以我赚了一些钱。第二年,我要求导师重新开始,我想找到真正的客户。当时,学校将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为50分钟。学生们提出了强烈的意见。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把印有“我想要长午餐”的T恤卖给同学,很受欢迎。

很多年后,有人问我:如果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我告诉他:那就用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你的兴趣;如果你再找不到,我就给你一个秘密——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三、思考比传道更重要 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读大学时,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计算机系。系主任Nick向我们传达了思考比说教更重要、意见比解疑更重要的理念。

教育是当所有知识被遗忘后剩下的东西,那就是学习的能力。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它与我导师的方向不同。我应该反抗权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教官对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他不仅允许我亲自尝试,还为我赢得了经济支持。他的这句话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在科学领域,我们要心胸宽广,人人平等。”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他的任务之一是向一群才华横溢的高中生教授编程。经过8周的教学,60名学生全部通过考试。我高高兴兴地去找部门主管领工资。

系主任的桌子上堆着一叠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要求看看,但结果很可怕。

学生们给我起了个绰号,称我的课为“八点开福剧场”,还说我的课让人昏昏欲睡。天知道我当时的自我感觉有多好。

但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我主动向受欢迎的老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教学时需要眼神交流。如果你害羞的话,就看最后一排学生的上衣吧。如果你在台上紧张,请将手按在讲台上,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你在发抖。直到今天,我仍然保留着这些习惯。

  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教了两年书后,我加入了苹果公司,然后去了SGI(美国视觉计算技术公司)。我在SGI 制作了一个很酷的3D 浏览器。观众中有人用过吗?当然,因为失败,这个100人左右的团队中有90人最终失业了。

这么酷的产品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科学家做产品时,衡量的标准是“新”,但行业首先要求的是“有用”。

我们的创业也是如此。创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的创新。

  七、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2005年,谷歌准备进入中国,我想换工作。结果我的雇主微软非常生气,问题很严重。他们把我和谷歌告上了法庭。微软花费数千万美元聘请顶级律师来阻止我,媒体也质疑我的决定。正直。

我运用了我所有的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并坚持了下来,官司赢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心灵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区分两者的区别。

  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2005 年9 月,我开始在Google 工作。我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最精准的搜索技术和最大的数据中心,还有最好的创新模式以及如何打造工程师最渴望的公司。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一生中平均换工作4到5次。对知识的饥渴和像傻瓜一样的谦虚应该永远保持。

  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个人总有一些想要坚持的东西。跟随你的心,让它引领你的生活,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你自己的声音。

  十、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这次我选择了今年9月份成立的创新工场。我每年都会尝试20 个新想法,并分拆3-5 家独立运营的公司。我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创业型黄埔军校。

这是正确的选择吗?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是钱吗?拿到手后你会更开心吗?你的价值在哪里?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留下多少。我希望一百年后,我的墓志铭是这样的:李开复(1961-20?)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通过写作、网络、演讲,帮助了中国崛起时代的许多年轻人。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开复老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