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考试怯场 高考心理调节的黄金法则

思思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苦读12年的同学们再次进入全面系统的复习阶段。这个时候考生一定要特别注意心理调整,因为你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你的复习效率和临场表现。下面具体说一下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一、调控情绪

高三是人生的关键时刻。这是一个我们竭尽全力的阶段。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想在这场知识面广、重点考验能力的抽查中获胜,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意自我心理调整,以便

真正做好这个恒量来应对高考复杂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在人类的心理世界中,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种染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色彩;它也像一个加速器,可以加速或减慢人们的学习活动。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这是学习成功的动力。

有人说:情感是思考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发挥出更高的效果,人会显得更聪明、更有能力。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富有想象力、思维敏捷、自信。负面情绪使人感到学习无趣、想象力差、思维迟缓、灰心丧气。

实验表明,一群孩子在心情好的时候平均智商是105,但在压力状态下会下降到91。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所以,高兴地学习和皱着眉头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当你心情愉快时,你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就会增强,你就会有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你会感觉你的大脑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更容易吸收知识。忧虑、焦虑、抑郁、恐惧会降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二、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的同学担心自己上一阶段的成绩不理想,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眼神。眼看着高考越来越近,他们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虽然他们每天熬夜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也不高。高,经常做恶梦,第二天感觉头晕。看来,过大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的过高期望,让这些学生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事实上,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实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如果没有焦虑或者焦虑程度太低,学习没有紧迫感,什么事都无所谓,学生肯定学不好。如果焦虑程度过高,人的精神就会极度紧张,影响正常思维;只有中等程度焦虑的学生才会被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变压力为动力,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提醒我们要调节情绪并保持适当的焦虑,客观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注重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目标而持之以恒、努力奋斗。

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消除过度的焦虑。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者满脑子想着为什么自己学不好、记不住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到抑郁、焦虑。而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的正常运作,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先在脑海中想一分钟最自豪、最幸福的场景,并在心里默念三遍:“我一定能在考试前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好好学习。然后满怀信心、昂扬地投入到学习中。你不妨尝试一下,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我们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些还处于休眠状态。赶快唤醒它,它将带你走向成功的巅峰。积极的自我心理建议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复习和学习效率。

三、增强自信,克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频繁出现异常的现象。它的起源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运动员,他在1963年至1968年期间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誉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其运动巅峰时期的两届奥运会上,他却接连未能获得金牌。于是,人们用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比赛中的异常现象。

其实,“鹤现象”并不奇怪。根据心理学家的测试

75%的学生在考前感到紧张、焦虑、恐慌。面对决定自己前途的高考,学生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沉重,容易怯场。例如:一进考场,你就心跳加快,头晕。面对试卷,你的大脑一片空白。当你走出考场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一定能解题,但你却后悔了一切。考试结果还显示,不少学生不及格并不完全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因为过于紧张,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出错。可见,考场不仅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是否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考试怯场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外界干扰: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的或强烈的刺激,会抑制原有的思维活动。比如考场庄严的气氛,监考人员严肃的表情或者僵硬的态度,还有家长的警告:你进入这所学校并不容易。你花了很多钱。这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挑战,关系到你个人的未来。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麻烦,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紧张,从而导致怯场。

(2)缺乏自信:有些考生,特别是性格软弱、遭受过多次挫折的考生,常常会怀疑自己。即使他们对问题很有信心,但他们却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己。如果你看到不熟悉的问题或困难的问题,你会更加害怕和困惑。

(3)大脑过度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有一定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受到过度损伤,大脑会自动切换到抑制状态,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导致回忆反应暂时受到抑制,出现怯场。

如何防止考场怯场呢?这里有几点心理调适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重点,检查重点内容是否基本清晰即可。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并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薄弱环节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确认这些方面没有问题,你就可以安心地反复暗示自己“如果你复习得足够多,你一定会考得好”。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

获得信心后,考试前的休息非常重要。考试前夕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复习。这将得不偿失。有一位考生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六号)还在深夜读书复习。他总是感到不确定。因为太紧张、太累,影响了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结果考试没考好,更加慌了。晚上他没有吃饭,疲倦地复习到深夜。此外,父母还不断叮嘱:“这是人生的一次关键考验,千万不能大意。”种种压力让这名学生在考前几乎崩溃,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考试前夕,你应该玩得开心

休息一下,看看花花草草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听听音乐振奋心情,打球提神醒脑,早点休息,以免过度思考和劳累。同时,家长应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轻松、愉快、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而要给予积极的暗示:“你能行,你能行!”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走进考场,因为信心是成功的关键。成功的第一个要素。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

(1)吃好早餐:吃饭时间一定要充足,最好在考试前一个半小时吃完。否则,消化系统会使用过多的血液,造成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膳食应清淡卫生,可选用维生素、热量高的食物。

(2)欣赏音乐:出门前十分钟听一些欢快、活泼的轻音乐。它不仅可以使人感到快乐,而且可以激活人的思维。您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确认是否携带入场券、文具等。

(3)准时到校:一般建议考试前20分钟到达。如果太早,遇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很容易破坏良好的心态。如果做得太晚,你就没有时间安心、平静,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都在恐慌中度过,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错误。

(4)放慢速度,避免说话:前往考场的路上,缓慢行走,避免心跳加快,造成情绪紧张。进考场前不要滔滔不绝地讲话,也不要和别人聊天复习讨论的话题,否则自信的好感觉就会化为乌有。考试后不要修改你的答案。不要因为一题的小错误而造成心理上的大错误。

(5)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通读一遍,确保熟悉。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也不要惊慌,因为高考是选择性考试,题目会有一定的差异化。先做容易解答的题。这是一种应试技巧,也是一种增强信心的心理调节方法。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会增强自信心。不过,人家对我来说很容易,我也不是粗心的。小心一点,等到你的想法顺利为止。当遇到困难的问题时,我不会害怕它们。当你觉得困难的时候,别人就没有办法应对。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的心就会平静很多,有助于你的精神提高,表现正常。

如果做了上述努力后,你仍然怯场,也不必惊慌。你可以先放下试卷,做一些揉面团之类的活动,或者在办公桌前休息一会儿。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您还可以深呼吸,即呼气和吸气,同时放松全身的肌肉。练习1-2分钟后,极度紧张即可消除。

高考考场是智力竞争的特殊场合。它是考生智力、毅力、体力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只要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高考获胜是必然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