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专家提醒,虽然备受瞩目的高考已经过去,考生和家长可以松口气了,但所谓的“高考后时期”仍然非常关键,比如评价分数、填报等。申请表等,充满期待和挑战。有了焦虑,考生就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甚至心理危机。王斌老师特别提醒,考生在考后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据介绍,此时考生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放纵的心理状态,占大多数。许多考生完成最后一门科目后,他们的释放就开始了。通常,他们会选择疯狂聚会,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地玩游戏、上网、看电视等等。他们觉得自己终于熬过来了,必须“犒赏”自己,以弥补这些年来所受的磨难,于是就肆无忌惮地玩耍。有的考生甚至养成了损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惯。
考试前高度紧张,考试后突然放松,必然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专家建议考生要适当、逐步地放松,不要过于放纵。除此之外,这段时间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分数评估和申请表。
二是精神状态低落。一些候选人认为自己表现不佳。评估完自己的成绩后,他们感觉自己将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心情变得越来越郁闷。这类考生会伴有烦躁、发呆、闭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杀。
高考后一段时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考生要学会接受现实。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要学会及时安慰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另外,要学会调节情绪,及时摆脱情绪低落。尝试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找人倾诉、到户外活动、看电视等。建议有此类考生的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更不要抱怨和批评。多与孩子沟通,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正确引导,陪伴孩子安全度过这段等待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指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三是焦虑的心理状态。高考通过后,一些考生对自己的考核和目标没有信心,会陷入长期的焦虑之中。无论我做什么,我都会感到不安和不知所措。有时我感到空虚、无聊,常常不知所措,仿佛失去了灵魂。这是因为很多考生在考试后没有及时调整意识,从而显得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等待成绩或者填写完申请表、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专家建议,考生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出去锻炼身体,转移注意力。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考生应加强自我调节,适当与同学外出、读书、听音乐等,或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