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信很多人都对身边那对穿着校服的“学生情侣”视而不见。这样的“风景”在大街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中学生早恋问题已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学生早恋现象为何不断被禁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呢?如何说服早恋的学生?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早恋的认识
1. 大多数学生认为早恋是美好的
对于早恋的理解,不少同学认为“早恋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心理变化”、“应该提倡,因为它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标志”、“早恋是伟大的”、“我真的很在乎”关于过程的浪漫,尽管结果很悲伤。”……也有同学把两性之间独特的友谊视为早恋,所以觉得很美好。也有同学对早恋的理解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根本说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早恋。明确反对早恋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传统,他们用大家都能认可的标准来看待问题。
2. 最早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
有些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时就结伴而行。了解他们之后才发现,这段感情是从他们还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的。学生们对于何时开始或何时建立关系存在分歧。有些人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恋爱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你喜欢的人,你就可以发展它。有些人认为必须上大学才能谈恋爱,因为学生应该专注于学习,而不是花太多时间在恋爱上。他们认为早恋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决心的人就应该在大学里找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
3.大多数早恋都是瞒着父母的
学生们普遍抱怨家长对待男女生关系的态度:“很多男女学生因为关系好就给大人贴上‘早恋’的标签,玷污了原本纯洁的友谊。这是非常错误的。”最反感父母对待早恋的态度,依次为:“向学校反映情况”、“跟踪监控自己”、“乱骂”。不少同学指出,早恋是青少年第一次对异性产生美好感情,是纯洁、健康的。家长和老师不要采取过度的行为,这会让他们反感。他们希望父母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多沟通,少责骂。
二、中学生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一般都是隐蔽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毕竟与正常成年男女的恋爱行为不同。他们知道,如果让老师、家长、亲戚知道,肯定会遭到反对,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表明他们都是“地下”的。不过,只要细心观察,及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发现问题并不难。一般来说,当学生有早恋的意识和行为时,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症状:突然比平时更加注重衣着打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甚至上课互相看着对方,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放学时间不正常,过早离家上学,放学回家过晚;经常打电话,但不愿意父母或他人接听;原本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等;突然比平常花更多的零用钱;经常因故迟到、早退、请假,甚至旷课。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学生早恋的特点是:多,一般每个班都有,有的班级甚至有十几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大胆的特点,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每周未来的街道上,很多老师都发现有异性学生大摇大摆地走过,互相挽着手;作为成年人,对异性的仰慕只是藏在心里,表现在纸上,这和成年人的爱有很大不同。拉近彼此的距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进出对方。在生日、情人节等特殊日子里,还有成人的浪漫动作。送花、送礼物是极其常见的事情;舆论宽容,家长认同,学生就会因为某某某某的进步,而以轻蔑、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相反,他们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态度接受它。有的学生甚至得到了父母双方的认可。
三、早恋成因分析
造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心理活动是中学生“早恋”的主导因素。此外,调查还可以发现,女学生早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如色情书籍、色情视频、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会造成心理失衡和情绪冲动,导致“早恋”的误区。
2、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比如家庭粗暴,容易让孩子叛逆;要求过高的家庭会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溺爱的家庭会使孩子养成溺爱、追求享乐、傲慢的坏习惯。以上几类家庭教育不当,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3、缺乏家庭成员的关爱,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在外地工作,或因父母个人素养较差,或家庭不和等原因,父母很少关心女儿”的成长,使他们感到孤独、压抑,并把精神置于家庭成员之外,沉迷于“早恋”。
4、来自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过多、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老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学校生活枯燥等,都使他们厌恶学校生活,抵制老师的教育。
5、因一起学习、工作的关系,彼此相爱,并产生了相对纯真的感情。然而,他们却未能理性地处理事情,从而造成了很大的情感困扰。
四、早恋学生处理原则及方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所以在面对学生早恋问题时,应该有这个修养。成为倾听者的前提是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同一水平上,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感受。想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其次,教育工作者不妨扮演“偏袒者”的角色。大多数学生不希望父母和老师知道他们的“情感秘密”,不仅是因为害怕,还因为他们的害羞。那么,一旦老师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合作是教育的关键,但妥善保护学生的隐私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仅可以防止问题扩大,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因为一旦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隐私暴露在长辈面前,就会产生“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我还不如公开做”的逆反心理,事态就会进一步升级。
第三,学生比较并考虑自我意识的后果。对于为什么要早点谈恋爱的问题,有同学表示挺好玩的。高中生甚至说高中生太无聊了,要自己找点乐子。至于以后怎么办,他们表示以后不可能在一起了,分手了就分手。学生们认为人际关系非常浪漫,但老师需要提前接种疫苗,防止对他们造成任何伤害。其实,孩子想要品尝爱的滋味并不是本质的心理需求。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爱情的美好,却没有意识到爱情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且等以后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这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观。因此,教师有义务在孩子受到伤害之前提醒他们注意,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第四,美育可以防患于未然。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无法提前阻止的。因此,应尽早对学生进行美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最纯洁的爱情之花,无论什么时候盛开都应该珍惜。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之间的接近是建立在仰慕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想让对方关注你,你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好。尝试过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更纯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第一段感情,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不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吗?
第五,不要对早恋的学生,尤其是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大惊小怪。有的同学一开始并没有谈恋爱,只是互相欣赏而已。但这种普通的情感被误解后,居然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综合学生观点:异性交往中没有“对”或“错”之分,因此不应该有绝对的禁止和支持。如果当事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好情感、零用钱、学习和密切沟通之间的关系,那么就没有必要干涉。对于不能很好处理各种关系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讨论。最失败的方法就是用过去的例子或者别人的例子作为教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种话既没有说服力,也不容易得罪人。
事实证明,早恋问题应该得到解决,而不是封锁。粗暴的禁令和简单化的处理往往会适得其反。中学生对异性产生感情是青春期性成熟的标志之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真实了。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它。亚里士多德曾问他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一块肥沃的土地没有杂草?答案是:只有一种方法,种植庄稼。同样,只有让学生心灵清净、情操美丽,才能让学生以德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