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走出高三心理的怪圈
一、正确认识“高原反应”
每年高二下学期,都会有一些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越来越差,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高考。因为出现在高三复习后期,所以大家形象地称之为“高原反应”。
由于这种现象在高三每年都会出现,所以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现象,没有深入研究。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一种病态。
按照常理,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会越来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越来越强。但现在,随着了解的越来越多,他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不可思议!既然这是一种异常现象,我们就应该仔细查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思想负担越来越重
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社会、家庭、学校都会向同学们发出这样的信号:——高考对你来说很重要,你一定要考好,否则…… ,这个信号越来越强。学生的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和老师不但没有想办法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反而不断恶化。比如,嘴上说要孩子放下思想包袱,但行动上却非常关心孩子,为候选人“做小事”,让他们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这些家长和老师实际上正在做完全相反的愚蠢事情。
2、成就感越来越小
巨大的压力会让大部分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但也会让学生犯下不耐烦、急于求成的错误。往往在没有真正理解之前就开始研究另一个话题,缺乏必要的反思、归纳和总结,缺乏从问题到概念的理解过程中,集中精力研究所谓的高考题而忽视了梳理。出了基础知识。
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也缺乏真正的成就感,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进步。学生们一方面感觉一场决定自己命运的考试日益临近,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没有任何进步,于是陷入了更为严重的焦虑状态。
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会越来越少,学习一天就会身心俱疲。如此周而复始,上述“高原反应”就不可避免了。如果任由“高原反应”长期持续,势必会出现神经衰弱等更严重的问题。
既然“高原反应”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我们就应该相信“高原反应”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症状呢? 二、缓和高考紧张节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工人搬运东西时,不小心将手表掉在仓库里。众人在仓库里翻遍了,也没有找到。这时,一个小男孩叫大家出去。他趴在地上静静地听着,很快就找到了手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效率低下,是因为我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当前事物的特点,不详细分析具体问题。
故事中,大人们忽略了手表会发出滴答声的事实,而是用眼睛寻找其他东西。当然,找到他们很困难。
学生之所以出现“高原反应”,与高三后期,我们的老师忽视了高三下学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陷入了固定思维有关。我们在安排高中后期的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打破成见,大胆决策,另辟蹊径。
1.越接近高三最后阶段,就越需要放慢学习节奏。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高三意味着比高一、高二更加紧张的学习。高三是争分夺秒学习的代名词。到了最后,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一定会增加。这是一种心态。
我们不要忘记,做更多的题可以提高成绩,但前提是训练有效。如果训练效果急剧下降,甚至变成负值,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要关注高考临近期间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采取与前阶段不同的教学节奏,注意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注意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对零碎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融入系统知识(高考的最后考验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走向高考考场。
2、越是临近高考,淡化高考气氛越重要。
按照常理,进入冲刺阶段,一定要抓紧时间做一些宣传动员工作。学校将利用“倒计时卡”、“高考目标”等激励工具,激发学生的斗志。这种方式在学生刚进入高三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学生的思想负担已经很重,这样的刺激会适得其反。越是临近高考,就越需要淡化高考的气氛。我们要真正把它当作一场考试,让学生知道,如果高考剥离了它的附加意义,它的本质只是一场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遵循考试的客观规则。 三、强化“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在高中最后阶段,如果学生自己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这个时候,老师或者家长任何形式的鼓励都会显得很无力,因为他会认为你是在用善意的欺骗来安慰他。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要求学生每天努力完成某件事
与其伤十根手指,不如砍断一根手指。作为一名高中生,你不应该努力每天做很多事情,而应该努力完成一些事情。每天学会放弃一些困难的问题,选择一些自己努力就能做的题目,留出一些时间来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你就会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我有所收获每一天,我每一天都在进步。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这比任何思想工作都有效。
2. 提醒学生看黑点后面的白纸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前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各科知识。当然,其中肯定存在一些“盲点”。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盲点”,就好像只看到一张白纸上的黑点,而看不到黑点后面的白纸,我们就会担心去高考。
事实上,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每科试卷中都有一些“检查题”。这是针对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学生。因此,有一些问题无法回答。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教材,收集一个学期的讲义,看着这些厚厚的教材和讲义,我们会感觉我们的这个学期没有浪费,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那就是,我们看到了黑白的点击白纸,让你放心参加高考。 四、降低心理疲劳程度
除了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外,还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心理疲劳。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身体疲劳是一个固定值,而精神疲劳是一个变量。高级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
1、巧妙利用异性的帮助
一名男子想减肥,向牧师寻求建议。牧师什么也没说,告诉他明天早上会有一个美女约你出去跑步。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追上她,她就会嫁给你。结果,在追女方的过程中,男方变得越来越健美,轻松达到了自己的减肥目的。
由此,我想到利用男女坐在一起组成互助小组来减少学生的心理疲劳,并安排成绩互补的男女坐在一起。他们通过合作提高了成绩,却没有感到疲倦。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那些性格比较稳定,没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只能在高考前几个月使用,防止他们在高考前谈恋爱。
2.小目标激励
日本有一位长跑冠军。当别人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以前跑步的时候,总是想着一万米这个大目标,所以总是感觉很累。后来我用长跑到十米时的风景。”千米又分为百米,永远想着一百米,而不是累人的一万米。每跑完一百米就表扬一下自己,这样会大大提高你的运动成绩。”
其实,学习也是如此。庞大而空洞的目标会让人感到心理疲惫,而那些具体、看得见的目标则可以减轻心理疲劳的程度。
3.转移注意力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要防止空地上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植庄稼。同样的,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不陷入焦虑之中,我们就必须在高考前定期安排一些活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考只是我们丰富多彩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认为它太重了。
“高原反应”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不陷入固定思维,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