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心理问题易井喷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

思思

随着6月8日下午清脆的期末考试铃声响起,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解放”时刻。连日来紧绷的神经,此刻可以放松下来,但很快就会进入“解放”期。一种反复回忆的状态,回忆着每一次考试的得与失,有兴奋,有骄傲,有遗憾,有自责。有数据显示,从高考结束到成绩发布前,出现心理问题的考生比例并不低于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尤其是高考后两周,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那么,学生进入“高考后时期”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呢?如何调整?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进入放松的状态呢?本报特邀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心理咨询师赵慧茹为考生和家长建言献策。放纵心态

狂欢无止境

“适度放松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放纵。”太原某大学一年级新生周强回忆起高考后的状态,感到“羞愧”。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8日考完高考最后一科后,他和同学们狂欢了一夜;接下来的几周,他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通宵打游戏、上网看电影、睡懒觉……

那时的他认为,终于到了“解放”的时候了,他应该把压抑多年的压力全部释放出来。他不再有时间去关心自己考试的成绩,所有的生活规则都被打破了。直到两个多月后进入大学,他才意识到一切已经不能再举行了。由于暑假期间过度放松,周强很长时间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尤其是军训期间,因为生物钟没有调整,他吃尽了苦头。  专家支招:别彻底丢掉书本

“放纵的考生在考生中占很大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就意味着辛苦的日子结束了,要犒赏自己,以弥补多年来的辛苦,所以他们玩“不克不及克制。”赵慧茹说,高考后,考生日均学习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下降到1小时以内,超过25%的考生在高考后停止了阅读。很多家长也从考前的“严控”变成了“不关心”,所以很多孩子会没节制地日夜上网、聚会,有的甚至喝酒。

更合理的做法是考虑与父母或同学一起制定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比如这几天可以去打篮球,和父母一起去逛街,或者和朋友聊天等等。同时建议考生考后不要完全放弃学习习惯,而是要做好计划“调整学习”,比如阅读文学作品,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抑郁心理学

失落的感觉无法控制

孙斌2010年参加高考,高三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几次模拟考试都达到了前一年的标准。

然而,当真正进入“战场”时,孙膑却因紧张而表现异常。考试结束后,他心情十分郁闷,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他甚至把自己整天锁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当父母上班了,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一遍遍地想着考试,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高考题,想着自己做错的一道又一遍的题,他心里有一种感觉的损失。失控。

后来,在父母的努力下,孙膑考上了二流学校。然而,因为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他始终过得不开心。他总是担心同学看不起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信心。我什至多次想过自杀。

 专家支招:要理性看待高考

“抑郁考生的症状包括饮食不好、睡眠不好、情绪低落。有的还伴有强迫性思想和强迫性行为,还有自怜自责。有的人甚至因为性格原因突然变得烦躁,让人感觉不合理、不一致,在家庭纠纷中情绪沸腾,严重时可能会产生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赵慧茹提醒此类考生,一定要理性对待高考,认识到人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往往会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

在处理方法上,赵慧茹建议考生:一是不要怕别人怎么说;其次,调整心态,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与父母、亲戚、朋友沟通。另外,你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帮助你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感。

茫然的心态

整天无所事事

正在读大学的婷婷,去年高考结束后,“决心把久违的睡眠补回来,真的吃饱了就睡了”。然而几天过去了,婷婷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我要么睡觉,要么看电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常常感到茫然和无聊。脱离了整天面对锻炼的日子,婷婷感觉自己的智商跌到了最低点,思维也变慢了。以往充实的学习生活消失了,我仿佛突然失去了目标,找不到了方向。婷婷的几个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

婷婷把这种心态带到了大学。起初她对每个俱乐部都感兴趣,但她经常发现参加一两次活动后就失去了兴趣。很多时候,她会在宿舍里上网一整天,无所适从。继续到最后。

 专家支招:要及时规划未来

“迷茫的考生从原本紧张的高考学习中放松下来后,就会出现一种真空状态。对于很多在高考道路上被家长、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就会出现一种真空状态。”一种空虚、茫然的感觉。尤其是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生活、学习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大家的期望都集中在了分数上,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赵慧茹提醒此类考生,要尽快调整目标,对未来有新的规划,避免因迷茫而产生心理困扰。

“考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人生规划、开朗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是考生不盲目度过后高考时代的有力保障。”赵慧茹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填写申请表。提前做好一些上大学的准备,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可以找已经上大学的同学交流一些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经验。焦虑心理

完成考试很难

去年参加高考的刘薇虽然顺利考入了重点大学,但当她回忆起高考后的那段时光时,她仍然谈到“困难”!

“分数评估后,一开始我对自己的成绩充满期待。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表现正常,会考上好学校,但又担心如果考砸了怎么办。”距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她内心深处感到没有信心,而父母和亲人不断地问她考试考得怎么样,这让她更加没有信心。她太着急了,太烦躁了,什么事都想发脾气。严重的时候,她晚上会失眠。  专家支招:先把高考这件事撇开

“考后焦虑也很常见。很多考生在考试后都会患得患失,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等待成绩出炉的日子里,由于“缺乏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来说,这种焦虑会不断加剧。比如,有的高考学生会从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赵慧茹建议,考生们,高考结束后,先把高考放在一边,选择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去做,释放压力。

“考后家长的态度对考生的心态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及时调整心态。”赵慧茹说,很多家长在考试前紧紧抱住孩子,考试一结束就完全放松,不予理睬,让他们看电视、上网,玩得通宵达旦。这不仅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而且身体上也会不堪重负。她认为,高考结束后,家长应充分发挥“避风港”作用,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但应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考研等敏感话题。成绩。

“这段时间,考生的心理起伏很大,因为他们担心成绩、择校等问题。”赵慧茹表示,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痛苦,不要再责怪他,要理性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高考上转移开,然后鼓励孩子做出努力。对未来的选择和安排。她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沟通帮助孩子降低血压。比如,考生自我感觉良好时,应适当“泼冷水”;当候选人出现心理落差时,不要责怪他们。

通过多年的经验,赵慧茹发现,性格内向的考生在考试后往往会自我孤立。她建议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健康、安全的集体活动,因为一些体育和娱乐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另外,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另外,高考结束后,大多数考生都要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赵慧茹建议,家长在考试后不要过多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参加各类劳动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