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高考后谨防3种消极心态

思思

高考成绩关系到考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等待高考结果公布的过程中,考生很容易出现突发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很多考生都处于长期的心理压力状态。高考结束了,高度紧张后的你突然放松下来。这种巨大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考生产生极端的情绪,他们的表现要么是懒洋洋、疲惫不堪,要么是烦躁、焦虑、抑郁,或者极度放纵。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高考后尽快调整心态呢?北京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文芳提醒家长警惕孩子容易出现的三种不良心态,及时引导孩子。

 多疑型 转移对高考的注意力

案例:考生小陈高考结束后立即去核对答案。他对自己的回答感到不满意,感到非常后悔。有时他甚至怀疑答案是否有问题,并不断地检查答案。此类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持怀疑态度,高度紧张、易怒、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解决办法:这种考后患得患失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不够稳定的考生身上。他们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并因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

对于这一类考生,家长应该用转移的方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离开不愉快的环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并忘记他们的忧虑。

这个阶段,父母最好不要过多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补充家庭纽带。这不仅是对孩子们今后人生的一次锻炼,也是他们孝敬父母的好机会。也是转移高考注意力的好方法。此外,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重新找回价值感。

有些考生可能会因为检查答案后觉得自己考得不好而感到强烈的烦恼,后悔自己在考试中的错误,自我否定了这几年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痛苦,不要再责备孩子,鼓励孩子为未来做出选择和安排。  宣泄型 无节制放松不可取

案例:小王在高考前感到非常紧张,想在高考后弥补。他过度上网、唱歌、喝酒、看电视等,以不同的方式发泄压抑的情绪。宣泄型候选人在候选人群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就意味着辛苦的日子结束了,要犒赏自己,弥补十几年的辛苦学习。

解决办法:高考结束后,考生适当放松可以理解,但不能无节制地放松。适当的读书、运动等积极的方式值得赞赏,但消极的发泄方式则不可取。比如,有的考生熬夜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很多考生喝酒、熬夜唱歌,很容易导致生理紊乱。

放松并不意味着放纵。过度放松不利于身心健康。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适当干预孩子的作息时间并提出建议。事实上,放松的方法有很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将心理调整到正常状态,比如体育锻炼、旅游等。他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调整式学习”。比如阅读一些文学艺术书籍。

高考只是一个阶段,而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结束。在等待高考结果的同时,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做一些“调整学习”,让孩子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对于考试成绩好的考生,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根据所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他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考试成绩不好的考生,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自闭型 切忌说消极的话

案例:有的考生整天把自己锁在家里,与外界不接触。他们大多评价分数不理想,情绪低落、悲观、自闭,不愿与父母、亲友沟通。

解决办法:考生认为自己考试没考好,就待在家里,心情郁闷,害羞见人,每天心情不开心。这种孩子的情绪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如果家长处理不当或者不进行引导,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此类考生,家长要及时关注,帮助孩子加强自我调节,释放情绪。例如,去郊游、阅读平时没有时间浏览的书籍、参加运动、听音乐、做家务等,都是解决自闭症问题的科学方法。

提醒家长,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说负面的话,比如“早知道有今天,何苦当初”、“谁叫你不好好学习”等等。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拜访亲戚朋友,引导孩子走出自闭状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