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同属于二十四节气,但人们很容易将它们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气候的差异。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而冬至则意味着寒冷的到来,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立冬和冬至哪个表示冬天到了
立冬和冬至是两个不同的节气。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也是冬季的开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到225,相交于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现在是豆子子,太阳经度达到270。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庆祝这一节日。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1、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历中的戌月末、亥月初。时间点为公历每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处。
冬至通常是公历12月21日或12月22日。由于冬至没有固定的具体日子,所以与清明节一样,被称为“活节”。
2、含义不同
立冬:意思是冬天的开始,“立冬”就是开始;这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按照公历,一般是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意味着冬天已经到来,“至”意味着此时天气会变冷。冬至一般发生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3、气候不同
1. 立冬
我国古代,立冬后每五天定三期:“初期,水初结冰;二期,地初结冰;三期,雉入洪水”。水变成海市蜃楼。”这个节气,水已经可以结冰了;土地也开始结冰。第三季“雉入洪水化为蜃景”这句话中的雉是指雉鸡等大型鸟类,而蜃景则是大蛤。入冬后,野鸡等大型鸟类很少见,但海边却能看到野鸡的壳。一种大型蛤蜊,其线条和颜色与雉鸡相似。因此,古人认为,立冬之后,雉鸡就变成了巨砗磲。
2.冬至
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为时已晚。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只有6至8左右。但在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是该地区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可谓秋已过,春已静,一年四季都没有冬天。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因此,有“吃冬至面,一天变长”之说。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十九、二十九日别行动,三十九、四十九日冰上行走,五十九、六十九日看河边柳树,河边七十九日开,_燕子来时,九十九头加九头耕牛遍地。
4、风俗习惯不同
立冬习俗:迎冬、庆冬、吃饺子。
冬至习俗:吃饺子、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米糕、台州雷源、苏州酿酒、江西麻糬。
冬至的风俗吃什么
1、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无论贫富,饺子都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节日大餐。各大超市、商场都有卖饺子。俗话说:“10月1日冬至,家家户户吃饺子”。
很多人都说北方人冬至吃饺子。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南方人也可以吃饺子来庆祝冬至。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饺子!因为饺子是一种“万能”的节日食品,任何节日都可以吃饺子来庆祝。建议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安全又营养。很多人在准备饺子馅的时候,觉得只加肉还不够,还需要加很多油。既要讲究口味,又要讲究健康,所以尽量多点。
2. 汤圆
“汤圆”是冬至期间必备的食物。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点。 “元”是“团圆”、“圆满”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又称“冬至团”。
很多人以为汤圆只有元宵节才吃,其实不然!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可以吃团圆饭,因为冬至历来都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冬至这天,全家人一起吃汤圆,预示着全家幸福、团圆!
3.馄饨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是民间根据季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相传苏州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大美女西施。又相传,汉朝时期,匈奴部落有两个首领,匈奴氏和屯氏,十分凶猛。老百姓对此十分厌恶,就用肉馅包成馄饨,取“浑”、“屯”的音,称其为“馄饨”。他吃下仇恨,希望平息战争,过上和平的生活。因为馄饨最早是在冬至这一天做的,所以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
4.羊肉和牛肉
冬天有两个吃羊肉的大日子,一是立冬,二是冬至。羊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益肝、御寒祛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