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又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13岁即位,22岁执掌朝政,经过10年征战,纵横联合,消灭了六国。国家,最终实现了统一大业,创建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手下的名将
1、王建(生卒年不详),平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杰出军事家。王翦年轻时喜欢军事,曾侍奉秦王嬴政。他率军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消灭了三晋地区,攻克了燕国都城姬,灭了楚国。王建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扩张疆域的最大功臣。
2、蒙田(?—公元前210年),姬姓,孟氏,名田,齐国蒙山人(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连城乡卞家城子村)。秦朝名将,上清孟敖之孙,内史孟武之子。他出生于名将世家,自幼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率军征伐齐国,成为内史,赢得了秦始皇的青睐。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南土地。他震惊了匈奴,被誉为“华夏第一武士”。
3、章邯(?—公元前205年),生年不详,秦末名将,秦二世时任九大臣中少傅。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归还三秦。张邯、刘邦军队屡败屡败,退至邱城(今陕西兴平东南),被汉军围困。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城被毁,他自杀。
4、孟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孟骜之子,蒙恬、蒙毅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孟武任副将军,跟随大将王翦率军伐楚。他打败了楚军,杀死了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孟武、王翦再次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俘虏楚王反刍,灭亡了楚国。
5、内史腾,又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时任内史,名滕,姓不详。内石腾曾作为秦国的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来又管理南郡(今湖北江陵北)之地,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此后他担任京城史,在管理京城方面责任重大,足见秦朝对他的信任。
6、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孟骜之孙,孟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孟氏为秦王朝服务了三代,攻城掠地,历尽生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蒙毅主管朝政,对内辅佐秦始皇,进为尚书。蒙毅与秦始皇关系深厚。他外出时与秦始皇同乘一辆马车,在家时则与秦始皇同住。
7、王黎,字明,平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他是秦朝名将,王建之孙,通武侯王弼之子。被封为武城侯,成为大将军。参加了秦灭六国之战。统一后,他常年追随蒙恬与匈奴作战,带兵镇守边境,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与章邯率领秦军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及诸侯联军击败,两个月后被俘。结果未知。
8、辛胜,秦朝时期秦国将领。荆轲刺秦失败后,受秦王政派遣,与王翦一起攻打燕国。
9、王本,字典,平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代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建之子,少校。秦与六国战争中的将军。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从此,秦国统一了六国。王贲因功被封为通武侯(又称武陵侯)。公元前219年,随秦始皇东巡。他后来的事迹无人知晓。
10、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怀里(今陕西咸阳兴平洞)人,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在灭燕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初得胜,后因长平君反秦而两面夹击,被楚将项燕所败。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起因,是由公元前213年秦都咸阳皇宫的一次宴会引起的。当时,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大夫在宴会上指责县制宰相李斯向秦始皇求婚。
淳于乐认为,自周朝以来,天下实行封建制度已有八百多年了。现在秦朝不实行封建制度,而是建立了郡县制度。这不符合传统。淳于越至今仍赞叹古今。讽刺秦朝郡县制度。
但李斯认为,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诸侯国的分封。如果封地的话,中央政府的权力就会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诸侯国都会通过吞并其他诸侯国来不断扩张自己。最终的结果依然会造成国家的分裂,这与秦国的统一理念是不相符的。
李斯还向秦始皇建议,只有烧毁所有儒家私书,才能保证秦朝郡县制的实施。否则,这些人就会在背后议论县制的政策,阻碍县制的实施。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但秦始皇却下令焚烧儒家思想和背后议论政务的诗书,其他书籍不予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