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生儿肚子胀,母乳喂养的妈妈不应该吃什么?
女性在哺乳期最好少吃豆制品。豆制品虽然含有较多的营养价值,但也可能引起胀气、消化不良的症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
婴儿胀气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所以女性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调整,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生冷的食物,这对婴儿胀气的辅助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平时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喂奶姿势,避免宝宝在喂奶时吸入空气。
我家宝宝肚子胀气,怎么缓解?
几乎所有婴儿,无论轻度还是重度,都会在出生后经历胀气。有的宝宝家长处理得很好,放几个屁就放了,没有太麻烦。但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胀气会越来越严重,孩子会开始睡不好、吃不好,从而导致绞痛。宝宝会很痛苦,一直哭闹,全家人也会受苦。他们都变得无比苦恼。最令人担心的是,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肠坏死,很多宝宝会住院,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00 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下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胀气。孩子老是放屁,甚至无缘无故地哭闹。各种哄都没用。孩子的肚子看起来鼓鼓的,不用压在肚子上,时不时就能听到声音。发出咕噜声,可能伴有脸红和双手紧握。只有当TA哭累了,或者放屁、排便时,才能缓解。
如果发现孩子哭得很厉害,哄不动,哭一两个小时,喜欢把脚卷起来,很可能是绞痛。
01 孩子胀气是怎么回事?
小儿肠胀气属于中医“胀气证”范畴。主要是小儿脾运失常、气滞所致。这是一种功能性“假性肠梗阻”。简单来说,就是气被堵在肠子里,无法逸出。
气之所以受阻,是因为脾机运行缓慢。这时候与胃的配合就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小儿往往脾虚,脾胃功能不健全。脾胃又是人体气盛衰的枢纽。脾主上升,胃主下降;脾主水谷精微的运化,胃主熟食的分解。只有两者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
0-1岁的宝宝脾胃特别虚弱。如果一不小心吃太多牛奶或者着凉了,脾胃的功能就容易受损,导致脾胃的理气运行出现异常。如果气机运行不顺畅,排气就会受阻,最后往往表现为胀气。
西医会告诉你,胀气是正常现象,通常在出生后4个月就会好转。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处理得好,就可以很好地治疗、缓解,甚至预防;如果处理不好,家长乱搞的话,会进一步引起肠绞痛、肠坏死。
02 胀气不是“正常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吸入过多的空气:当孩子太快从奶瓶里喝牛奶时,或者母乳喂养的孩子没有完全将嘴靠近母亲的乳房时,可能会导致吸入过多的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如果不向上或向下移动,就会堵塞在肠道内,引起胀气。这是一个外部原因。事实上,你会发现,即使你严格地给孩子打嗝,孩子仍然会胀气。但即便如此,减少进气量仍然是首要任务。
乳食积滞:这才是真正的内因。孩子有积食,因积食而气滞。比如孩子吃奶太频繁,奶水太浓,或者母乳喂养的妈妈吃了一些糖分高、不易消化、容易产气的食物,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积食。孩子脾的运化跟不上,中焦的气机受阻,就会进一步阻碍脾胃升降气机的功能。这时候有的孩子会吐奶。严重时,吐出的奶水会发出酸臭味,大便中还会见到奶瓣、鼻涕样大便等。
胃寒:外邪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一年中的哪个月份,孩子的胃一定要保暖,因为一旦肚脐、腹部受凉,寒邪就会滞留在肠道,寒气就会被吸收,寒气就会造成瘀滞。气虚了,孩子肯定会肠胀。这时,如果再给孩子喂凉茶,所谓的胎毒就会加重感冒,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03 宝宝总是胀气,需要看医生吗?
正常情况下,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吃饭、排便、放屁,就不会有大问题,家长也不用太担心。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助孩子缓解胀气的不适症状,尽快找到胀气的原因,并在以后预防。
如果孩子不仅有胀气的症状,而且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佳,伴有发烧、呕吐、腹泻等,或者胃部异常胀硬,可能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如果发生性病,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04 缓解胀气,家长必须避免的三件事
对于患有肠胃气胀的儿童,没有特效药物。而且多发生于新生儿,所以不建议用药。以下方法是我在临床中见到的最常见的误区,家长一定要避免:
1、如果孩子胀气,白天没胃口,睡不好,可以给孩子吃保婴丹、猴枣粉等,这些药不能治疗胀气,而且都是苦寒的,只会让孩子病情更糟。
2、给孩子喂花草茶。这是最常见的做法。给孩子喂金银花水、七星茶等会让孩子患感冒,再喂寒汤和药物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许多孩子很快就会出现绞痛并且哭得更多。
3. 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就塞住奶嘴。母乳喂养有安抚作用,孩子可以暂时停止哭闹,但如果孩子发现孩子每次吃的不多,过了一会儿就哭了,那就不是饿了。此时继续母乳喂养,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反而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肠绞痛,是因为父母在胀气期间不断增加牛奶的摄入量。这时奶量不能增加,应该减少。
05 对付孩子胀气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两步:
1.控制泌乳。适当减少牛奶量,让胃肠得到休息。患有绞痛或肠道功能严重受损的婴儿去医院时必须禁食。这就是原因。
2.小儿按摩。简单的按摩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要缓解孩子胀气的不适,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排气、排便。今天就给家长介绍几个简单易操作的按摩手法,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排气、排便。空气一清了,孩子的胃就不会疼了。
腹部按摩:腹部穴位较多,有天枢、中脘等健脾胃穴位,关元、气海等温补元气穴位,掌门等疏肝理气穴位。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这些穴位,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小肠的清浊排浊功能和大肠的导糟功能,对脾胃的健康非常有效。孩子的胃。
操作方法:双手搓热,将整个手掌放在宝宝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揉搓腹部。一般按摩23分钟。动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
清大肠:主要排除大肠内的热气,促进肠道蠕动,还可以排除肠道内积存的气体。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侧面沿着宝宝食指外侧(从虎口到指尖呈直线),从指根向指尖推压。
下推七节骨、揉龟尾:下推七节骨是小儿便秘时常用的促进排便的方法。若孩子胀气、便溏,可单独擦龟尾。若因乳食积滞而导致脾胃气滞,腹胀放屁臭,大便伴有不消化的乳瓣,可加板门经、清胃经各50次。
操作方法:七节段位于腰骶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与尾骨末端成一直线;下推七节就是从第四腰椎下推到尾骨末端。谷尾穴位于尾骨末端,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摩。由于宝宝的骨骼还很柔软脆弱,所以按摩时一定要轻柔。
推倒七块骨头
揉龟尾
今天提到的基本技巧即使在孩子因不适而哭泣时也可以操作。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孩子脾胃功能的正常活动,还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一些安全感。它起到安抚作用,让孩子身心感到舒适。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如果因为饮食积滞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腹胀、不适等情况,以上的基本技巧也很有用。
06 如何预防新生儿胀气
胀气很常见,如果不小心,孩子也可能会得胀气。减少小儿胀气的机会,要从源头入手,预防小儿消化不良、腹寒。专门做这个——
按需喂养。脾胃功能失调,是胀气之源。母乳喂养过多的宝宝也会积食,尤其是4个月内的宝宝会吃得很多。事实上,这并不一定是好事。类似的问题。
保持腹部温暖。前面提到,孩子的腹部常年要保暖,防止孩子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寒气郁结、胀气。这样做还可以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晚上睡觉时,给孩子戴上肚带或穿高腰裤,以保护肚脐。可以每天双手合十,给孩子揉肚子。
按摩督脉,可以强身健体。督脉位于背部脊柱上,为“阳脉之海”,引导全身阳气。家长平时帮孩子捏捏脊椎,从尾骨的位置开始,从脊柱底部向上移动到大椎穴,轻轻揉捏,可以消除积食,补充阳气,增强孩子体质,促进气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减少空气的摄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胀气的发生。母乳喂养时,尽量用宝宝的嘴覆盖整个乳头。对于用奶瓶喂养的孩子,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尺寸合适、流量适中的奶嘴,避免流量过大而吃得过多,吸入过多的空气。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直立,将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用空掌从下到上轻轻拍打背部,直至婴儿打嗝为止。
附:三分钟排气练习
将胸部分为八脉,24次
推下中脘24次
顺时针按摩腹部1-2分钟
将关元推倒24次
分享家长可以学习的专业儿童按摩知识,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