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小升初权威指导:如何进入重点中学?

思思

曾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重点中学提出命题并参加北京市重点中学小生初专访的姚建刚博士,对北京小生初重点中学检查重点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指导北京小生初的。

重点中学招生问题的核心是对学生未来学习潜力的判断。这个判断主要取决于对学生现有能力的考察。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最基本的是记忆能力,然后是理解能力,再进一步的能力就是推理和类比能力。最高境界当然是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展现这些能力,现在重点中学通常会考奥数题。一套数学竞赛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各种能力。最重要的能力当然是创新能力,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强调“自主创新”。我觉得数学竞赛现有题和新题的区别在于新题更能考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我向人大附中提出问题时,我总是尽量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新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难题,那种构思巧妙、中等难度的题是最好的。我主持命题期间,新题的比例可以达到70-80%。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普遍认为人大附中的科目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我对此仍然感到非常自豪,尽管这当然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

我们知道,面试已经逐渐成为初中生招生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做法。毕竟,这是除了笔试之外,学生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最好方式。常见的面试题类型有奥数抢答题、自我介绍、英语问答等。当然,各种新奇的题也不断出现。例如,有些学校安排孩子们说出小学班级中最好和最差的学生,这样中学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交叉比较。我个人认为面试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但也有它的不公平之处,那就是聪明的孩子在面试中容易脱颖而出,而冷静的孩子则不占优势。另外,学生的仪表和家长的仪表也会影响招生老师的评价。如果两个学生成绩一样,但只能录取一个,谁不想又帅又漂亮。因此,面谈时要注意孩子的着装。如果家长不尊重面试老师,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有人戏称,肖胜初都快赶上跨国公司的招聘了。两种场景我都经历过,我觉得确实有些相似。在进入初中的过程中,十几岁的小学生确实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想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就是与孩子进行更多的心灵沟通,化压力为动力,让孩子在这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见识,而不是被打败。顺便说一下,很多国外的金融公司、计算机公司在招聘过程中都会问一些巧妙的数学问题,也就是一些表达方式比较生动的奥数题。升职确实不容易,但是换个角度看,现在我们培养了孩子们将来面试就业时的心理素质和数学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