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小升初择校另一关键因素

思思

2009年,北京小学生选校不仅看学校硬件和师资,校长也是关键因素。我们来看看北京晨报的一则新闻吧!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校长。”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武断,但教育圈内大多数人都同意。遇到一位懂教育、有思想、肯做事、办实事的校长,是学校、师生的荣幸。 171中校长陈爱玉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层次 无淘汰

2007年,陈爱玉校长接替现任东城区教工委书记袁伟民,成为171中新校长。此前,171中学在东城区乃至北京市已有较高知名度。如何保持它的荣耀和梦想?大家都知道,陈校长的工作并不轻松。

陈爱玉校长被选为继任者,东城教委的领导可谓知人善任:1995年调入171中学,陈校长从基层走上教副职-校长步步为营,了解学校情况,表现出优秀的工作能力;重要的是她懂教育、有思想,这对于一所有着辉煌历史、期待更多创新发展的重点学校来说尤其关键。上任两年,陈校长没有让信任她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失望。

171中学是东城区最大的中学。每年初一、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千余人。学生数量众多,层次多样。一般来说,重点中学的教学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端学生,落后的人自然受到的影响更大。 171:选择自然淘汰还是全部照顾?经过深思熟虑,陈校长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有层次、无淘汰”——面向所有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一一“管理”,让每个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陈爱玉校长是一个踏实的人。在她看来,仅有好的教育理念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近年来,171中学率先实行变“教案”为“学案”的做法,设立“白板区”,对作业进行评分,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还在初一年级尝试导师制。高一近400名学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目前,171中学还在全体学生中试行了“学长制”,让优秀的学长用自己特有的文明、勤奋、聪明、正义来带领身边的学弟学妹。

大气做人 大度做事

171中学和陈爱玉校长有一个共同的气质:大气。 171中学已经举办了两次高水平招生活动,不仅向和平里学区所有中学敞开大门,还向附近的22中、东直门中学、五中开放。这样的做事风格,充满了气息。

“开设分校”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171中学、人大附中成为郊区中学的优质资源输出源。 “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站”,171中学也是培训基地。提起这些,陈校长无比自豪:教育不仅需要慷慨的意识,更需要一颗公益之心,这也是“大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1非常重视成绩,但并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校的科技创新基地、艺术工作室、体育训练馆里,每天都有下课不愿回家的学生。陈校长反复强调:虽然这些设施与大学的设施相当,但绝对不是特殊学生和竞赛学生的专属。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其中。同样,学校最先进的三角钢琴不仅是金帆合唱团的标配,更是教学楼大厅里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学生们课后放松、交流的工具。

陈校长很欣赏余秋雨老师的一句话:成熟是一种明亮但不刺眼的光彩,成熟是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厚度,成熟是一种不陡峭的高度。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171中学,最看重的就是这种成熟、厚重、大方的气质。

谈及自己的学生时,陈校长没有称他们为“学生”、“孩子”,而是称他们为“青春朋友”。有这样一位有思想的校长,有这样一群“以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相信171中学这所东城区媲美二五的优质学校初中,会走得更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