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小升初择校体改校相关报道

思思

按照计划,历年来备受关注的改革学校今年应转为公立或私立学校。那么体制改革学校取消了,那么北京小生初就不需要选校了?

学校改革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它打破了官办学校的单一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但随之而来的是其“非公非私”的不明身份和高额收费受到质疑。

位于鼓楼东街的北京五中分校仍保留校名,但校长杨春林表示,学校将面临新的变化和发展。

去年9月1日,五中正式从体制改革学校回归公办学校。 “10年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杨春林说。

47所学校“转型”、换校

2005年,杨春林成为第五中学第二任校长。1998年,40岁出头的她仍担任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学副校长。

当年秋天,北京五中的初中和高中正式分离。初中名为北京市第五中学。

“按照当时的规定,申请示范学校的学校高中和初中必须分开。”杨春林说,从那一年起,五中分校与五中没有任何关系,成为民办改革学校。

学校改革的初衷是打破公办学校的单一格局,探索学校的运行机制。 “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政府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曾评价学校改革。

当年,与五中分校一起改制的还有初中分校、社区配套学校、企业转型学校等46所学校。其中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学校。

这些年来,学校改革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多的是因为小规模的推动和愈演愈烈的选校热潮。

学校改制带来“择校热”

“我们学校是东城区最好的初中。”杨春林是这么认为的。她的自信来自于“民间政府援助”的特殊制度:财务独立、独立办学、独立法人、自主招生。

“校长有比较大的话语权,办学自主权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杨春林表示,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发展,避免很多无奈和干扰。

由于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学校可以招收更多的好学生,在升学率的保证下,可以吸引更多的好学生来投票。改制学校也越来越受到“小三”家长的青睐。

学生的不断增加,也扩大了改革学校的发展。

杨春林说,五中已从1998年的一个年级、8个班发展到今天的30个班、1500名学生。

备受争议的“院校改组”

随着不受限制的独立发展,学校改革的争议也逐渐扩大。

在一位公办学校的老师看来,改革学校实际上一方面利用国有资产办学,另一方面又像民办学校一样收取高额学费。事实上,它同时享有公共和私人系统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还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学校体育制度改革进行“炮轰”。

2005年,北京市教委提出清理“体制改革学校”。

市教委介绍,改革学校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对北京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非公非民办”身份不明、收费高昂,也给社会留下了“假民办”的印象,损害了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200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制定了《2006年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清理以学校名义乱收费的学校。的重组。

同年9月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也就是说,从今年起,北京开始全面清理整顿“改造学校”和“办民办学校”。

次年,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接受采访时重申,三年内将废除教改学校,现有的47所教改学校必须做出选择,是公办还是民办。

80%以上学校改革完成改制

2007年11月2日,丰台区在北京市率先公布体制改革方案,全区6所改革学校中,3所转为公办学校,3所转为民办学校。

2008年,东城区三所改制学校也恢复公立。第五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回归公营后,改革派学校面临着变革。

“自主权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杨春林表示,改制前,改制后的学校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招生。

改制后,这些学校的学费将大幅低于目前每学年5000元的水平,与其他公立学校保持一致。

一些公立学校校长认为,改革学校回归的意义主要在于费用的降低,“对于降低择校积极性影响不大”。

今年是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年。目前,80%以上的改制学校已完成改制,大部分回归公立,少数转为私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